在自动驾驶技术从概念演示迈向大规模应用的2025年,智能汽车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比亚迪、吉利、长安、广汽等国内汽车品牌纷纷推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驾平权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这场智能化竞赛不仅加剧了市场竞争,也引发了行业内部的广泛焦虑。
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自动驾驶将成为智能汽车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其重要性堪比智能手机时代的基带技术。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向L3、L4级别迈进,全新的车载内容消费生态将被激活。然而,这也意味着智能驾驶方案必须更加标准化和普适化,而非依赖于个性化的差异来竞争。
余凯预测,智能驾驶行业即将迎来快速收敛的阶段,“自研+第三方”的合作模式将成为最安全的选择。未来,可能有20%的车企选择自主研发,而80%的车企则更倾向于与第三方合作研发智能驾驶技术。这种第三方生态合作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地平线的财务表现也印证了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作为去年10月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地平线在过去三年的港股IPO中规模最大。最新财报显示,地平线营收与毛利均实现了显著增长。2024年营收达到23.84亿元,同比增长53.6%;毛利润为18.41亿元,同比增长68.3%;现金储备高达154亿元。
在业务层面,地平线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交付量在2024年同比增长38%,达到290万套,累计交付量超过770万套。全年新增定点项目覆盖超过100款车型,累计定点车型超过310款。目前,已有27家整车企业(涵盖42个品牌)采用地平线方案,包括中国前十大车企在内的众多合作伙伴。
余凯透露,地平线在2024年首次成为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市场的领头羊,市场占有率突破30%。换句话说,去年每三辆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车型中,就有一辆搭载了地平线的解决方案。在强劲的交付拉动下,地平线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23.12亿元,同比增长57.2%。
尽管全年净亏损略有扩大,但若剔除非经常性因素,实际经营亏损已有所收窄,显示出亏损收窄的趋势。这主要归因于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及与酷睿程合资业务的阶段性亏损。2024年,地平线全年研发支出达31.56亿元,同比增长33.4%,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高达132.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展望2025年,余凯充满信心地表示,这将迎来智能驾驶的拐点。他立下目标,地平线将以突破性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计划在3年内实现脱手驾驶(hands-off),5年内实现闭眼驾驶(eyes-off),10年内实现随心驾驶(minds-off)。
随着技术成熟、政策利好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的提高,2025年将成为智能驾驶行业的转折点。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将在大众市场普及,地平线凭借征程5、征程6系列芯片,在20万-40万元的主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覆盖理想L9、比亚迪汉EV等热门车型。
余凯强调,地平线之所以能够快速扩大市场份额,关键在于其“软硬结合”的全栈式设计理念。不同于单纯“卖芯片”的模式,地平线通过系统方案输出能力构建了深厚的竞争壁垒。随着“智驾平权”趋势愈发明确,地平线正借此进一步扩大市场渗透率。
地平线的预判显示,城区NOA将在2025年率先在20万元级车型落地,并快速向更低价格带渗透。为此,地平线已于三季度启动HSD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的量产,抢占先发优势。预计2025年,地平线征程家族累计出货量将突破1000万套,成为中国首家实现千万级量产的智能驾驶企业。
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方面,地平线同样引人注目。3月10日,地平线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预计到5月底将成为港股通可投资标的。高盛、花旗等顶级投行纷纷上调其目标价格,并给予“买入”评级。摩根士丹利也发表报告称,地平线在内地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级自动驾驶(AD)领域的市占率增长前景良好,预计将在2027年达到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