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3月18日举办的英伟达GTC大会上,尽管表面看似波澜不惊,但细节中却透露出巨大的变化和惊喜。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演讲中公布了一系列更新,包括芯片路线图,这些早已被市场预期消化。然而,黄仁勋的演讲并未完全打消外界对AI芯片需求可持续性的疑虑,当天英伟达股价仍然下跌了3.3%。
在听完黄仁勋的演讲后,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次演讲没有去年那样震撼和精彩,演讲过程中还出现了PPT和流程上的小错误。然而,与一些机构投资人和芯片从业者的深入交流后发现,他们依然对英伟达的发展路线和布局充满信心,认为英伟达正在逐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尽管近期股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GTC大会上,黄仁勋多次强调英伟达不仅仅是一家GPU芯片公司,而是致力于“Scale Up and Scale Out”的宏大叙事。其中,“Scale Up”指的是通过NVLink技术将单个系统的性能推向极致,而“Scale Out”则是通过CPO(Co-packaged Optics)等革命性技术实现数据中心算力的快速扩展和提效。
黄仁勋在演讲中公布了英伟达未来几代的芯片路线图,从当前的Blackwell到未来的Blackwell Ultra、Vera Rubin、Rubin Ultra,最终到2028年的Feynman架构。英伟达预计,每一代新架构的性能都将有显著提升,例如Vera Rubin NVLink144的性能将是Blackwell Ultra NVL72的3.3倍。这些更新表明英伟达将继续为客户提供更强大的产品。
在软件方面,英伟达推出了Dynamo,这是一款开源的AI推理服务软件,旨在简化推理部署和扩展。Dynamo被看作是英伟达在推理侧打造的“第二个CUDA”,它通过优化GPU资源利用、降低推理成本,来提升AI模型的推理性能。这一更新进一步加强了英伟达在AI领域的软件生态优势。
英伟达还在数据中心基建方面进行了升级,推出了新一代的机架架构“Kyber”,通过优化机架设计来提高数据中心的密度和效率。同时,英伟达的合作伙伴也在积极响应这些需求,为新一代芯片提供更强的冷却和供电能力。
尽管英伟达在AI训练侧占据绝对霸主地位,但在AI进入推理侧之际,其他玩家如AMD、Groq、ASIC和谷歌TPU等是否有机会分一杯羹?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这些玩家在某些特定市场有机会,但英伟达凭借其完整的生态和强大的软件支持,仍将在AI推理侧保持领先地位。英伟达不仅关注AI领域,还在量子计算、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多个领域进行布局,力求成为每个需要加速计算领域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