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明时节的脚步临近,全国各地的民众纷纷投入到一年一度的传统祭扫活动中,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在浙江绍兴,95后程序员陈默特意驱车数小时,带着白菊、水果和青团,与父母一同前往墓园拜祭去世的爷爷。他坦言,前两年因工作繁忙未能返乡扫墓,今年终于得以成行。在墓园里,陈默发现不少年轻人也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前来祭扫,手捧鲜花,提着祭品盒,缅怀先人。
对于部分因时间或距离限制无法亲临现场的逝者家属而言,代祭扫服务成为了他们寄托哀思的另一种选择。据多位从事代祭扫服务的业内人士透露,自3月中旬以来,业务需求激增,有的墓园在同一天内甚至接到了多达6个代祭扫订单。
与此同时,网络祭祀作为一种新兴方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据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网络祭祀用户已突破1.2亿,同比增长37%。“Z世代”群体已成为网络祭祀的核心选择人群,他们通过创建虚拟纪念馆、线上献花点灯等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敬意。
在清明节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双休日,各地墓园迎来了祭扫高峰。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据统计,3月29日至30日,该市各墓园接待祭扫人数约12万人次,车辆近3万台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两天祭扫市民达18.3万多人次,车辆5.8万多台次,祭扫人数和车辆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两倍。
祭祀用品市场也迎来了销售旺季。在广州荔湾区的多家超市和祭品专卖店内,传统黄纸、锡箔元宝、托盘香烛等祭品被摆放在显眼位置。店员透露,近一个月来,前来选购祭祀用品的人数有所增加,其中以上了年纪的“老一辈”居多。而在电商平台上,各类祭品销量也大幅攀升,全套祭祖用品成为热销首选。
除了线下祭扫和网络祭祀外,代祭扫服务也成为了不少家庭的选择。在闲鱼等平台上,“代祭扫”服务范围广泛,包括墓碑清洁、摆放祭品、上香献花等,价格从188元到1000元不等。部分墓园也推出了自己的代祭扫服务,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网络祭祀平台的兴起,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环保的祭扫方式,也让他们得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处寄托哀思的精神家园。在慈恩天下等网络祭祀平台上,用户可以创建纪念馆、上传照片和录音、留言互动等,这种持续性的数字互动,让祭扫活动不再局限于一次性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