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黄金市场掀起了一波狂热浪潮,金价飙升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四月初,国际黄金价格一举突破3200美元/盎司大关,而国内黄金饰品价格也紧随其后,跃升至900元/克的历史新高。
在这场金价狂飙的风暴中,老铺黄金(6181.HK)的股价同样经历了剧烈波动。3月底,老铺黄金发布了其上市以来的首份年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约85.1亿元的营收,同比大幅增长167.5%;净利润更是达到了约14.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54%。财报公布的次日,老铺黄金又宣布获得H股全流通的上市批准。受此利好消息影响,4月1日其股价大涨19.07%,但随后两日又出现回调。
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出,老铺黄金的盈利水平已经远超同行,毛利率达到了41.2%。其36家自营门店在2024年净赚了14.7亿元。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老铺黄金在中国大陆单个商场的平均收入和坪效均位居国内外知名珠宝品牌之首。甚至有报道称,2025年前两月,老铺黄金的平均店效已经超越了香奈儿、LV等国际大牌。
消费者对老铺黄金的热情是推动其业绩飙升的主要因素。老铺黄金主打纯手工古法工艺和设计,产品多为一口价足金饰品,单价普遍在万元以上。独特的款式和买金保值的心理使得老铺黄金迅速成为贵妇圈的宠儿,甚至催生了黄牛代购和代排业务。老铺黄金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徐高明在业绩会上表示,要将老铺黄金打造成为中国古法黄金第一品牌、世界黄金第一品牌,并计划关闭店效5亿元以下的店铺。
然而,尽管业绩遥遥领先,但老铺黄金在品牌力和规模上仍与国际顶奢品牌存在差距。截至2024年底,老铺黄金仅在15个城市开设了36家自营门店。不过,徐高明透露,老铺黄金计划在新加坡和日本进行拓展布局,海外首店即将在新加坡金沙湾购物中心落成开业。
面对金价上行的影响,徐高明坚称老铺黄金已经较大程度摆脱了与国际金价的直接关联。他认为,金价上升只会提升老铺黄金的产品价值,对销售不构成压力。同时,老铺黄金坚持每年进行2至3次价格调整,无论金价处于何种走势。
尽管徐高明表示老铺黄金目前没有感受到竞争压力且不担心被模仿,但实际上,其“古法工艺”和产品设计并不具有稀缺性。老铺黄金在品牌心智和内涵方面仍无法与国际奢侈大牌相提并论。因此,若想在高端化道路上进一步发力,老铺黄金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然而,老铺黄金并非没有烦恼。今年以来,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在老铺黄金购买的金饰出现了变色发黑、掉钻少钻等问题。特别是其“金刚杵”系列饰品,因设计精巧而受到追捧,但陆续有消费者表示佩戴后不久就出现了无法转动、杵杆脱落的现象。
这些问题反映出老铺黄金在品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招股书显示,老铺黄金在2018年之前以外包生产为主,直到自建工厂后才开始转向自产。但至今,外包生产仍占据一定比例。这可能导致品牌在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灵活性降低,增加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风险。
老铺黄金在营销与研发投入上的“倒挂”也曾被投资者诟病。尽管其在前台后台全力打造高端品牌形象,但在工艺研发上却显得保守。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老铺黄金的研发开支同比增长78.8%至1920万元,但仍不及销售费用的零头。这可能导致产品创新不足、品质难以提升,长期下来可能使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
尽管近两年公司营收与利润暴涨,但老铺黄金的现金流却未能跟上。数据显示,2023年老铺黄金净利润增长337%达4.16亿元,但经营性现金流却流出2900万元。2024年上半年,尽管净利润达到5.8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也仅流入6700万元。全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出累计约12.2亿元。这主要源于公司为了补充增量存货储备而进行了大量投入。
老铺黄金还面临着解禁压力。在年报发布后次日,公司宣布联交所已批准三名股东持有的非上市股份转换为H股上市及买卖。这意味着这些股东可以在港股减持或套现。若按当时股价计算,此次涉及转换的股份价值超320亿港元。这将对股价构成一定抛售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