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漫长的生猪市场波动周期后,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终于在2024年迎来了业绩的全面回暖。
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生猪价格的上涨以及饲料成本的下降。据统计,2023年每头生猪平均亏损76元,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转变为盈利214元。生猪市场的这一积极变化,让众多生猪养殖企业得以摆脱困境,实现盈利。
在生猪养殖行业的领军企业中,“猪王”牧原股份的表现尤为抢眼。2024年,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7160万头,其中商品猪6547万头,出栏量较上一年增加了778万头,圆满完成了年度经营计划。受益于生猪价格的回升和养殖成本的降低,牧原股份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379亿元,同比增长24.43%,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了178.8亿元,同比增长了惊人的519.42%。生猪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全年贡献收入1362.29亿元,占比高达98.75%,毛利率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6.28个百分点。
与牧原股份一样,行业排名第二的温氏股份也迎来了业绩的大幅增长。全年销售肉猪3018.27万头,同比增长14.93%,毛猪销售均价也同比上升了12.83%。温氏股份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49.06亿元,同比增长16.66%;归母净利润更是从上年同期的亏损63.90亿元转变为盈利92.45亿元,实现了大幅扭亏。
生猪养殖行业的这一轮复苏,也带动了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24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已达到约70%,同比再提升约2个百分点。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全年合计出栏生猪1.56亿头,占全国总量的22%,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
生猪价格的上涨和成本的下降,是生猪养殖行业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因素。在2024年,生猪价格全年同比上涨,且在成本线以上,全行业因此实现了盈利。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比上年提高了290元。
然而,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并未完全消失。为了应对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在2024年果断采取措施,对生猪养殖市场进行调控。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修订)》,将全国能繁育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至3900万头,并引导产能有序调减。在调控信号的指引下,全国生猪产能在高位回调,并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尽管生猪养殖行业在2024年实现了较好的盈利,但养殖场户总体保持谨慎和理性,全国能繁育母猪存栏量得以始终保持在合理区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生猪出栏量7.03亿头,同比下降3.3%;截至年末,全国能繁育母猪存栏量4078万头,较上年同期下降1.6%;生猪存栏4.27亿头,同比下降1.5%。
饲料作为生猪养殖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其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养殖成本,并最终影响生猪养殖行业的利润。在2023年9月至2024年期间,生猪饲料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为生猪养殖行业降低了成本。卓创资讯测算,生猪饲料主要原材料价格由2024年初的2838.94元/吨降至年末的2427.74元/吨,累计降幅达14.48%。
在生猪价格持续环比下降的背景下,生猪养殖行业尤其是头部企业的盈利状况仍然可观。牧原股份和新希望等公司已提前披露了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当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将大幅增长。
生猪养殖行业的竞争已从过去的拼规模、拼资本转变为拼技术、拼管理、拼成本的新阶段。牧原股份等领军企业通过采用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掌控全产业链,强调在养殖端的成本管理能力,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生猪养殖行业在2024年的盈利快速提振了养殖端的信心,生猪养殖产能已出现增加的态势。然而,机构预计2025年生猪出栏量将逐渐增多,这势必影响生猪价格的走势和养殖端的盈利状况。尽管饲料成本有望继续下降,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25年生猪养殖行业的利润或将出现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