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一场围绕着“脸部装备”的竞赛正在悄然加速。据多方消息透露,字节跳动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其自研AI智能眼镜的推出,这一动作标志着这家科技巨头正式进军智能眼镜市场。
据了解,字节跳动自去年便启动了AI眼镜项目的研发,目前正与供应链伙伴紧密合作,共同商讨产品功能、技术方案、成本控制及上市策略。尽管具体发布时间尚未确定,但市场普遍预期这款眼镜将内置字节跳动自研的大模型“豆包”,为用户提供前沿的AI体验。
在硬件研发方面,字节跳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在不牺牲电池续航的前提下,确保眼镜能够拍摄出高质量的图像和视频。为此,公司已招募了一批具有丰富硬件设计经验的工程师,致力于攻克这一技术难题。
此次进军智能眼镜市场,并非字节跳动首次尝试涉足硬件领域。早在2021年,抖音集团便斥巨资收购了VR硬件公司PICO,试图通过抖音的内容生态推动VR设备的普及。然而,由于销量未达预期,PICO不得不缩减业务规模,并取消了新产品的发布计划。这一经历让字节跳动深刻认识到,硬件产品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成熟度,更在于能否为用户提供切实的使用场景。
相比之下,AI眼镜作为一种更轻便、更贴近日常生活的设备,具有天然的场景适配性。无论是拍摄、导航、翻译、语音助手还是日程提醒,AI眼镜都能轻松胜任。随着AI大模型的落地和开放式音频技术的支持,AI眼镜有望成为最有可能走进大众生活的AI硬件形态。
为了构建完整的硬件生态闭环,字节跳动在AI领域进行了长期布局。从2016年成立AI实验室,到2023年推出大模型“云雀”和面向C端的豆包聊天机器人,再到2024年正式发布豆包大模型,字节跳动在AI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豆包不仅能力出众,还逐步形成了独立生态,涵盖口语练习、问答、旅行助手等应用,为迁移到硬件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技术路径上,字节跳动推出的首款AI硬件产品——无线耳机Ola Friend,预演了未来AI眼镜的雏形。而收购开放式音频技术提供者Oladance,则进一步补齐了眼镜产品的音频短板。字节跳动还在考虑采用恒玄2800+研极微ISP芯片方案,以满足AI眼镜对成像和图像处理的要求。这一方案具有高性价比和低功耗长续航的特点,有望将BOM成本控制在千元以内,最终零售价压至1500元区间,从而抢占市场份额。
从行业趋势来看,2025年被视为AI眼镜的爆发元年。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到128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将突破275万台,同比增长高达107%。在这一背景下,小米、OPPO、vivo等厂商纷纷加速穿戴设备产品线的布局,而meta、Amazon等海外巨头也在加速推进AR/AI设备的本地化适配。
字节跳动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品牌号召力以及内容生态优势,在AI眼镜市场具有独特的竞争力。通过软硬件联动,字节跳动可以在硬件中输出服务,在服务中引导消费,构建出闭环商业模式。然而,AI眼镜要真正从热潮迈向普及,仍面临技术、隐私合规、用户认知和内容生态等方面的挑战。
尽管如此,字节跳动对AI眼镜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单点尝试,更是一次深层战略转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AI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个科技风口,而字节跳动能否在这场竞赛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字节跳动的AI眼镜项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庞大的内容生态紧密相连。抖音、西瓜视频、番茄小说、今日头条等平台构建起的“高频使用+深度互动”内容生态,为AI眼镜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从AI视频剪辑助手到内容总结工具,从视频脚本生成器到虚拟客服,AI眼镜几乎可以无缝对接这些平台的服务。
字节跳动还在不断探索AI眼镜的更多可能性。例如,通过AI技术实现智能导览、语言练习等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也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当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字节跳动也需要不断调整策略、优化产品。只有在技术、内容、生态等方面持续创新,才能在AI眼镜市场站稳脚跟。
总之,字节跳动进军AI眼镜市场的举措无疑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AI眼镜将成为未来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重要一环,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