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马太效应加剧时期,巨头与二线企业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腾讯、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美团等一线巨头,凭借惊人的增长速度,轻松实现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的利润。相比之下,唯品会、微博、陌陌、知乎、KEEP、B站、三六零等二线互联网企业,却普遍面临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困境。
在互联网增量时代,大厂吃肉,中小厂勉强跟着啃骨头。然而,在如今的存量时代,一线巨头无处不在,四处抢食,二线互联网企业连汤都难以喝到。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一些二线互联网企业开始尝试转型和业务深化,以专业化作为自己的护城河。哔哩哔哩通过游戏业务的成功,实现了季度性盈利,成为了一个典型的转型案例。而途虎和货拉拉则凭借在汽车后市场和同城物流市场的重资产布局,抵挡住了互联网平台轻资产模式的进攻,保持了业务的持续增长。
尽管如此,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市场数据显示,尽管整体承压,但头部公司的表现依然强劲。腾讯、拼多多、京东、美团等一线互联网公司的财报均显示,它们实现了丰厚的利润,并且增长速度惊人。然而,二线互联网企业的表现却大相径庭。
例如,哔哩哔哩虽然业绩向好,并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扭亏为盈,但整体净亏损仍然达到数十亿元。唯品会则打破了连续增长的势头,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陌陌母公司挚文集团已经连续五年收入和业绩下滑。货拉拉虽然业务稳步提升,但净利润同比下降了一半以上。知乎虽然大幅减亏,但营业收入却大幅下降。而KEEP则由盈转亏,净利润亏损额巨大。
三六零这家老牌互联网公司更是深陷困境,营业收入缩水至不足百亿,连续多年亏损。背靠巨头的微博和爱奇艺,业绩表现同样不如预期。爱奇艺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超六成,微博的业绩也下降了10%以上。
互联网行业之所以出现如此明显的两极分化,根本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存量时代。随着手机网民规模的低增长和上网时长的稳定,互联网市场的增长空间被全方位锁死。移动互联网竞争的上半场已经结束,各大细分场景基本都被头部公司占据。
如今,包括社交、电商、短视频、移动出行、本地生活、在线旅游等在内的诸多市场,都已经形成了超稳定的头部结构。二线及以下公司们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少,巨头之间的竞争成为了主流。
更糟糕的是,互联网市场逐步拆墙,头部APP们开始共享用户。这强化了用户在少数头部APP之间的粘性,长期来看,用户流转至二线互联网平台的概率会越来越低。同时,互联网新势力的冲击也让二线互联网企业雪上加霜。AI和短剧等新兴事物吸引了大量用户,进一步挤压了二线互联网企业的生存空间。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二线互联网企业要么转型要么深化业务,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转型需要勇气和决心,深化业务则需要持续投入和创新。对于那些未能实现跃升的企业来说,它们的下场要么退场要么被巨头合并。
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二线互联网企业敢于挑战自我,寻求突破。它们敢于布局重资产,做头部公司们不愿亲力亲为的脏活累活。这些企业的存在证明了,在巨头强势的互联网行业中,二线企业仍然有机会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然而,市场的主题正在从“互联网+”切换至“AI+”。虽然一线、二线甚至是一些小型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但最终这大概率仍然是巨头和颠覆者们的机会。对于二线互联网企业来说,它们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