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盐田港的夜景下,集装箱吊臂依旧繁忙,装载着即将远渡重洋的商品。然而,这批货物在跨越太平洋的旅途中,将面临一项新的贸易挑战——4月起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对每件商品的定价产生了直接影响。
中美之间的关税争端迅速升级,从美方单方面宣布对华加征34%关税开始,仅10天内,双方连续四轮提高关税,税率从34%一路飙升至125%,这一连串的举措在现代贸易史上堪称前所未有。关税风暴不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更让无数中国跨境中小卖家站在了生存与发展的十字路口。
随着新一轮关税政策的落地,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了新的调整阶段。中国出口企业普遍感受到了经营压力,原材料、物流及关税成本的上涨不断挤压着利润空间。在此背景下,一些制造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通过供应链本地化降低运输风险,增加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开拓新兴市场以分散贸易风险。这些结构性调整正在重塑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具体来看,4月2日,美国以贸易平衡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关税,涵盖从农产品到高科技产品的全品类。叠加既有关税后,中国商品对美税率迅速升至54%,随后在4月8日进一步上调至84%。4月12日,中方实施125%的反制关税,特斯拉上海工厂甚至传出停止扩建的消息。这一系列政策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策的实施直接引发了全球供应链上下游稳定性的全面动荡,从海外电商平台到跨境卖家,无一能够幸免。例如,Temu和Shein等依赖中国供应链低成本优势迅速发展的跨境电商平台,已经开始转变经营模式。Temu正全面向半托管模式转型,鼓励商家通过海外仓备货实现本地化销售;而Shein则在美国建立了三个大型配送中心,以加速物流配送和提升服务响应速度。
与此同时,亚马逊的低价商城Amazon Haul平台也开始引入在美国仓库中已有库存的品牌商品,包括Adidas、Levi’s和Gap等知名品牌,以此规避关税影响并迎合消费者偏好。这表明,Amazon Haul正在从原本的无品牌低价模式向品牌化方向转型。
面对海外市场运营的挑战,头部企业主动应对政策变化已成为核心能力。以北美市场为主的3C配件企业安克创新为例,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在推进CN+1和CN+2供应链策略,即在其他国家建立或扩展生产和供应链设施。同时,在关税指令生效前,依托已构建的全球物流仓储网络,加速向目标市场运输并储备货物,以缓解短期成本压力。
中美关税政策的持续加码,使得各类出口企业普遍面临成本压力。EWTO研究院的分析显示,仅T86政策一项,就导致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增加了90%或每件75美元的关税成本(2025年6月1日之后增加至每件150美元)。这使得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价格优势被大幅削弱,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大幅下降。
成本上涨只是供应端面临的挑战之一,更深层的影响在于关税导致的供应链整体成本上升,不可避免地推动了终端市场商品价格的上涨。虽然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售价将关税压力转移给客户或消费者,但在与本土化商品竞争时,仍需衡量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差异化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华为、大疆等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已有一定知名度,但大量无品牌的“中国制造”仍面临品牌力不足的问题,海外市场对其普遍持有“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然而,一些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在借助社交媒体传播,试图打破这一片面认知。例如,有中国制造商在Tik Tok上投放视频,揭露许多奢侈品品牌的包包、首饰都是中国制造,且价格高昂,这一行为引发了海外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在全球贸易规则调整的背景下,中国跨境企业正面临从依赖供应链优势转向打造品牌优势的重要任务。品牌建设不仅能提升产品溢价,更是抵御政策风险、应对市场波动的重要保障。安克创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北美团队善于紧跟年轻用户偏好,借助社交媒体内容实现人群覆盖,并通过名人效应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当前关税政策调整的行业环境下,中国跨境企业也在探索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通过精准的区域布局优化关税成本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例如,手机和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墨西哥蒙特雷保税仓组装核心部件与本地辅料,以规避高关税并保持供应链灵活性。同时,区域市场的深耕同样值得关注,如传音控股在非洲市场的成功,就是通过深度本土化运营满足本地需求,降低市场进入门槛并迅速响应区域需求。
“出口转内销”也成为出海企业应对市场的一种可行策略。随着国家对家电市场的“以旧换新”和消费补贴政策的实施,国内家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出口转内销”的制造业企业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例如,扫地机器人等中高端家电产品的销量增长显著,为这类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加剧,本质上是全球产业链重构期的主导权博弈。中国中小出海企业的生存逻辑正从“成本红海”向“价值蓝海”转变。破局的关键在于从依赖单一成本优势,向“供应链韧性筑牢基底、品牌溢价构建壁垒、多市场布局分散风险”的三维驱动模式跃迁。尽管关税壁垒可能暂时抑制中国制造的流速,但无法改变其向高价值环节跃迁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