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迅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迅策科技),一家专注于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近日宣布其港股上市申请已获得备案批准。然而,这家公司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此前提交的两版招股书均已失效。
迅策科技自2016年由贺璟璐和刘呈喜共同创立以来,经过多轮融资和股权转让,目前的股权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截至上市前,刘呈喜通过多家珠海公司间接控制迅策科技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8.86%,而其子刘志坚担任董事会主席,负责整体策略规划、营销及营运管理。迅策科技的另一位关键人物是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耿大为。
尽管迅策科技的营收规模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但其财务状况却并未能实现盈利。根据最新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一季度,迅策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亿元、2.88亿元、5.3亿元和0.75亿元,但净利润却持续为负,分别为-1.19亿元、-0.97亿元、-0.63亿元和-0.84亿元,累计亏损超过3亿元。迅策科技将亏损归因于对技术及解决方案研发的持续投资。
在业务方面,迅策科技主要为各行业的企业提供实时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涵盖数据基础设施及数据分析。其战略重点为资产管理行业,该行业的收入占比虽然有所下滑,但仍超过总营收的五成。迅策科技的客户涵盖国内的各类资产管理人,包括保险公司、共同基金、证券公司等。
迅策科技的收入模式主要分为订阅模式和交易模式。订阅模式下,客户支付年度订阅费;而在交易模式下,客户主要支付设立费,并在验收后支付款项。近年来,迅策科技的交易模式收入占比逐渐上升,甚至超过了订阅模式。尽管交易模式下的毛利率相对较低,但迅策科技曾通过提供低毛利率的服务来维持客户关系。
然而,迅策科技在客户增长方面却面临挑战。虽然新增付费客户数量持续增加,但付费客户总数的增速却在放缓。同时,迅策科技的净收入留存率也呈下滑趋势,这反映了客户持续合作的意愿在减弱。迅策科技将这一趋势归因于国际形势、经济市场等宏观环境的影响。
迅策科技还面临贸易应收款项持续攀升的问题。随着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的走高,部分贸易应收款项来自这些大客户,存在一定的信用集中风险。迅策科技的现金流也面临压力,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连续两年为负。
尽管迅策科技在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并在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实时数据设施及分析市场中排名第一,但整个市场相对分散,竞争激烈。迅策科技需要不断创新,及时预测和应对行业趋势及客户需求变动,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迅策科技的上市之路虽然曲折,但其作为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仍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和潜力。然而,面对持续的亏损、客户增长放缓、贸易应收款项攀升等问题,迅策科技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其财务状况和客户关系,以确保未来的持续增长。
迅策科技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努力和创新,还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态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迅策科技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作为投资者和消费者,我们也应持续关注迅策科技的发展动态,理性看待其上市计划和市场前景。在投资和消费决策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