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地平线十年“反共识”之路:如何智驾内卷中突围?

时间:2025-04-22 13:54:59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浩瀚星空中,地平线如同一颗独特的星辰,以其不凡的轨迹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自2015年成立以来,这家企业便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差异化路径,坚持在未被充分探索的领域深耕细作。

4月18日,上海滴水湖畔迎来了一场以“征程所向,远超想象”为主题的发布会。会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深情回顾了企业十年来的探索历程,并分享了地平线两大核心战略:一是开辟无人竞争的蓝海,二是在稳健中前行,远离风险边缘。

回望初创之时,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萌芽阶段,自动驾驶更是被视为遥不可及的科幻梦想。在算法创业热潮中,地平线独树一帜,选择从芯片入手,走出了一条“软硬结合”的技术创新之路。2019年,地平线更是将战略重心聚焦于汽车行业,毅然决然地砍掉了其他业务线,全力投入智能驾驶的未来。这一看似冒险的决策,实则基于对智能驾驶终局的深刻洞察:汽车将成为继手机之后的下一代智能终端,而计算平台则是支撑这一变革的核心基石。

市场的反馈是对地平线战略的最佳注解。如今,每三台智能汽车中便有一台搭载了地平线的技术。据统计,地平线已累计实现前装量产出货超过800万套,量产上市车型超过200款,定点车型更是突破了310款。这些数据不仅彰显了地平线的技术实力,更验证了其差异化策略的成功。

面对智能驾驶行业的激烈竞争,“智驾平权”成为了新的行业热词。然而,地平线并未随波逐流,而是坚守自己的道路,拒绝成为参数的追逐者,而是致力于成为用户体验的塑造者。余凯强调,真正的领先并非来自炫酷的技术展示,而是源自对苦活累活的扎实投入、经验的深厚积累以及体系化组织文化的打造。

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地平线的成长轨迹不仅映射了智能驾驶产业的变迁,更揭示了技术狂热与价值回归的深层逻辑。随着智能驾驶技术从启蒙走向成熟,市场逐渐从“尝鲜”阶段过渡到“理性”阶段。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的关注点,也从最初的“有没有”转变为如今的“好不好”。

这一转变背后,是技术成熟度与产业逻辑的深刻变革。一方面,智能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摊薄了成本,推动了L2+级别车型销量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行业法规的逐步完善,特别是L3级法规在武汉、北京等地的试点,标志着智能驾驶进入了“合规化竞争”的新阶段。这一变化迫使企业从“功能优先”转向“安全优先”,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提升。

在发布会上,余凯将智能驾驶比作手机基带,强调其必须提供标准化、可靠的基础能力,而非仅仅追求品牌差异化的噱头。基于这一洞察,地平线提出了全新的“智能驾驶价值公式”,从“技术指标竞赛”转向“场景价值深耕”,致力于提升用户信任度。

地平线的“芯片+软件”软硬协同战略,正是其破解智能驾驶时代“不可能三角”的关键所在。通过创新BPU(Brain Processing Unit)架构,地平线在提升算力的同时,实现了能效比的显著提升。以征程6P芯片为例,其BPU 4.0架构能效比提升40%,在100TOPS算力下实现端到端城区辅助驾驶,功耗仅为竞品的50%。

地平线的开放生态理念,更是为其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通过以Tier-1供应商为枢纽,覆盖算法开发、数据服务、系统集成的产业协作网络,地平线推动了技术的快速扩散和量产落地。与理想汽车、轻舟智航的合作便是这一生态理念的生动体现。

展望未来,智能驾驶市场将持续增长,L2+功能的渗透率将大幅提升。然而,竞争也将更加激烈,缺乏核心技术沉淀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地平线则以稳健的步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在数据闭环、工程化落地、成本控制等方面建立优势。

地平线的故事,是对创新精神的生动诠释。在技术变革的混沌时期,最大的风险并非犯错,而是盲目跟风。地平线始终坚守自己的道路,以“量产数据+用户体验”为核心,以开放生态为基石,不断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正如余凯所言:“真正的创新,从不诞生于共识之中。”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