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超越宁德时代,储能大厂电芯容量“狂飙”;业内人士:往大做已有较好基础

时间:2025-04-23 16:06:56来源:搜狐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作者 | 王泽红

储能电芯大容量之争,还在不断升级。

宁德时代314Ah电芯量产仅18个月,500Ah+、600Ah+甚至1000Ah+电芯也相继问世,这一点在ESIE 2025期间体现的淋漓尽致,300+Ah-700+Ah电芯密集发布。

大容量电芯的发布或展示,成为今年展会的一大主流,瑞浦兰钧发布392Ah电芯,天合储能推出500Ah+电芯,远景动力发布530Ah储能电芯,欣旺达、鹏辉能源带来600Ah+电芯,南都电源新推783Ah超大容量储能固态电池。

宁德时代展出587Ah大容量电芯,亿纬锂能展出314Ah、628Ah、648Ah电芯,比亚迪带来的是320Ah/340Ah储能厚刀电池、102Ah储能电芯,国轩高科则为下一代588Ah、600Ah+产品。

容量竞速已呈白热化,储能企业以392Ah、587Ah为当前布局焦点,未来市场则瞄准600+Ah与700+Ah电芯,开启量产前奏,瑞浦兰钧声称,392Ah电芯是行业内可望最快量产的大容量储能电芯,远景动力则预计700+Ah电芯将于2026年量产……

从目前来看,量产时间表聚焦2025年,多数大容量电芯及配套系统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交付,技术验证与产业链协同成关键。

而在为自家大容量电芯呐喊的同时,各家企业均在强调其安全性与可靠性,这也是业内一直争议所在。电芯容量增大,所含能量随之提升,单电芯及系统安全的设计也挑战越大。

储能大厂角逐大容量电芯的同时,如何消除安全疑虑,这也成为ESIE 2025上媒体的追问点,多家企业高管向等媒体进行了答疑。

电芯本身安全是首要,其余设计是“打补丁”

“大电芯发展是趋势,去年314Ah电芯刚出来不久,已被大规模推向市场;今年以来,各家企业都在往600Ah左右甚至还往上走,比314Ah电芯容量又提升了一倍左右,电芯体积也在相应增加。”欣旺达储能工程总监告诉。

今年还有一个大趋势,就是各家的电芯规格不一致,未来的系统绑定性更强。以往314和280Ah电芯尺寸规格都一样,系统集成商既可以用着这家的电芯,也可以用其他厂家的电芯。

“但以后每家的电芯规格不一样,系统依托一家的开发,就很难替换了。若要替换,全部认证需要重新来一遍,周期很长。”

“大电芯以及规格分割化,以后是储能的一个大趋势。”上述工程人士分析称。

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付金建则指出,早期从2018年的40Ah电池,再到后来的100Ah,电池容量已经算很大;但280Ah出来没用几年后,又推出了314Ah电池,如今又要推出500Ah、600Ah甚至是700Ah的电池,各家企业其实是希望通过加大容量,优化整个系统的成本结构。

而在电芯单机容量大型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在推动变频器的容量越做越大。所以,制约储能系统单机功率的因素,最主要不是来自于变频器技术,而是电芯技术。

他认为,整个储能系统的安全性,首要在于电芯的安全,外围的设计,包括消防设计,以及一些热扩散防止的设计,仅是一个补救措施。如果电芯安全性不是足够高,要靠外部去解决始终是在“打补丁”。

远景储能产品研发总经理徐中华也持相同观点,他从应用的维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市场把电芯容量越做越大,相当于做薄了摊销,企业成本会降低。

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不认同,“现在很多企业拼命做大是很盲目的,只想着做大、集装箱里面放多了,然后成本就低了,但这个思路是错的,会让你陷入到无限的价格竞争。”某储能系统集成商的高管指出。

在他看来,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验证,经过充分的测试,为了便宜一两分钱,而采用这种大电芯去充当小白鼠,这是致命的。“如果这个技术配方都没有被验证过,谁敢用,只有那些无知者无畏。”

做大电芯容量,已有较好基础

“电芯容量做大后,在应用上确实有很大挑战。但不一定是负面影响,也有正面益处。”徐中华坦言道。

据他解释,电芯容量此前做不大,是因为原材料一致性、设备精准度及工艺的一致性,难以做到电芯容量一致性和衰减一致性。

“当时虽然说一致性在95%以上,但从我们一些历史应用数据看,能做到80%就不错了,即100个电芯放在一个模组中,运行两年以后,可能有20个电芯的衰减速度比其它快。”

但如今在市场培育后,整个电芯的原材料配方、工艺和设备都有了极大进步,电芯的一致性已趋近于很优秀的水平。徐中华认为,现在行业的电芯水平已达到90分以上,从业余的专业选手跨入专业的专业选手阶段,但前提是(储能)大厂。

这些设备的部分工艺,原先有很多人工干预的工序,如今已达到很高自动化水平,这也为大电芯的发展带来了助力,电芯往大做已拥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而且从应用层面看,市场也有需求。

“但最大的挑战,就是能否保证电池原材料的一致性,以及设备能否达到先进制造水平,过程管控之中,非人为因素能不能控制到极佳水平。只要将这几点做好,电芯容量还会再增大。” 徐中华强调道。

短期内,容量不会超700Ah太多

但在电芯容量增大的同时,外界对于其安全性的担忧也在加深。

“如果将电芯的壳子作为一个载体,电芯容量的增大,就等同于同样的壳子中装入了更多的酒精,也许原来的是60度二锅头,增加密度后变为70度伏特加;继续提高能量密度后,变成75度医用酒精,后续甚至是90度工业酒精。” 徐中华比喻道。

“在此过程中,酒精浓度越大,能量也越大,由此也会产品安全风险担忧。但在电芯本体设计时,有两点是可控因素:一是电解液的优化,二是电极结构和覆膜上面涂层的优化。”

但他也指出,从整个批量应用来讲,这些材料和技术的加入,很可能会影响充换电效率,发热可能会多一点。他曾和一些电芯专家有过沟通,目前提升安全的一些配方和工艺,对4小时及以上的应用而言,影响极小,因为倍率比较低。

“充放电倍率越高,实际上就像打开水龙头,同样一个浴缸,装4个水龙头,放满需要2小时,装2个需要4小时,1个则要8小时。”

他指出,电池不是纯水缸,内部相当于铺满了海绵,当水龙头放到最大,最上面一层最快饱和,当水流太快时,最上层就会有水溅出去,或者形成一层积液,此现象就是高倍率运行下的锂离子回归洞穴,如果涌出来的数量过快,有一部分离子就会进不去。

“对于这种应用而言,在安全体系下会有更高的挑战。” 徐中华分析称,但从当下整个市场来看,4小时向8小时发展变成了趋势。“所以,我认为更安全的本征安全电芯会有更多机会。”

这一点,也有所观察,融捷能源此次展出的630Ah长时储能电芯,专为4-8小时长时储能市场设计。

徐中华还指出,在整个系统设计层面,电芯与电芯之间,隔热材料又突破到新水平,已经可以做到1200度;而热失控不起火的基本特征,温度大概在570左右,这是完全可控的,即使未能控住,1200度也能扛得住明火的传递。

“所以,系统设计的安全性也有了提升,再叠加整个集装箱型的储能,也在做箱体的纳米级防火隔热材料,4小时以上的耐火能力,大规模火烧的实验出来以后,系统集成对安全也更加重视。”

“大电芯还有一段时间的容量上涨,但从短期内来看,如果超过700Ah太多,在现有的市场,可能还会有一段时间的等待。” 徐中华分析称。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