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落幕,优必选商业化之路何在?

时间:2025-04-25 11:50:11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北京亦庄,一场别开生面的赛事吸引了全球目光——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于4月19日激情上演。20支机器人队伍,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激烈角逐,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与体能的盛宴。

在这场科技大战中,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倾力打造的“天工Ultra”机器人,凭借出色的表现,以2小时40分42秒的优异成绩率先冲线,勇夺桂冠。紧随其后的是松延动力的“小顽童”和卓益得机器人旗下的行者二号,分别摘得亚军和季军。

天工Ultra的胜利,不仅是对其技术实力的肯定,更是背后强大团队和股东支持的体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小米机器人、优必选智能机器人、京城机电和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共同持股,而亦庄机器人的实际控制人,正是本次赛事的共同主办方之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然而,尽管天工Ultra表现出色,但人形机器人在本次赛事中的整体表现却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机器人起跑即“翻车”,甚至有的刚出发不久便“罢工”,瘫坐在地。这些状况频出的场景,让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可靠性和实用性备受质疑。

例如,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在起跑时就出现了失误,尽管迅速调整姿态,试图化解尴尬,但这一出师不利的表现仍让不少观众大跌眼镜。宇树科技随后发表声明,称公司并未参与此次比赛,参赛的G1机器人是由其客户使用自家算法参赛的。

同样,钢宝队的幻幻机器人,作为全场唯一的“美女”机器人,也未能幸免于难。刚出发不久,幻幻机器人便因腿部疑似“骨折”而停止前进,其“柔弱”的表现与赛前的期待形成了鲜明对比。

面对这些争议,业内专家却持不同看法。高级产品经理梁凯翔认为,尽管马拉松比赛与未来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场景可能并不完全吻合,但至少提供了一个让各家机器人厂家在同一场景下完成相同任务的平台,有助于测试和考验各家的产品水平。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也表示,这场马拉松比赛让大众近距离接触到了人形机器人的真实状态,暴露出了人形机器人在稳定可靠性、真实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技术细节问题,这对于从业者来说是一次清醒的提醒。

卢瀚宸进一步指出,人形机器人厂商展示的高能力、大众对人形机器人能力的高预期,与人形机器人真实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他认为,人形机器人走向场景的应用是必然要迈出的一步,而2025年将会是这一步的起点。

在天工Ultra夺冠后,其大股东优必选迅速宣布将在北京亦庄成立行者天工机器人全资子公司,负责行者系列、天工系列及天工行者等系列人形机器人的全面商业化及全球销售。然而,优必选的商业化能力和交付能力一直备受市场质疑。

财报数据显示,优必选近年来亏损持续扩大,且尚未找到一条可进行规模化落地的“自我造血”路径。同时,其交付能力也备受争议。尽管优必选强调将在未来实现规模化订单交付,但结合其过去的交付情况,不禁令外界对其实际交付能力产生怀疑。

从当前工业等主流应用场景来看,人形机器人需要更强的手眼脑协同的精细化操作能力,而天工Ultra在赛场上展现出的下肢能力,在这些场景中可能并不具备太大的实用价值。

尽管如此,人形机器人的热度依然高涨。据统计,2024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共计发生71笔融资,同比增长274%,涉及金额约84.5亿元,同比增长226%。然而,高涨的热情背后,也有资本泼来的“冷水”。知名投资人朱啸虎便对媒体表示,看不到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并正在批量退出人形企业。

在这场科技盛宴中,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这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已经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