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光正眼科业绩崩塌,商誉减值过亿,何时走出困境?

时间:2025-04-25 11:52:15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光正眼科的并购转型之路近期遭遇了重大挫折,2024年的业绩报告揭示了公司眼科业务的严重下滑以及由此引发的巨额商誉减值,导致全年净利润由盈转亏,损失超过亿元。

根据年报数据,光正眼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93亿元,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16.94%。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大幅减少至-1.75亿元,降幅高达1987.1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亏损1.95亿元,同比降幅更是惊人,达到了3276.10%。至此,公司已经连续12年扣非净利润为负,累计亏损额接近9亿元。

光正眼科的业务主要涵盖医疗、钢结构和能源三大板块。其中,眼科医疗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拥有遍布上海、成都、重庆、郑州等10个中心城市的14家专业眼科医院和3家眼视光诊所。然而,受消费疲软和眼科医疗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去年公司医疗板块的收入同比下降了6.88%,毛利率也下跌了1.95个百分点,跌破40%大关。

这种不佳表现最终引发了商誉减值的危机。去年5月,多家机构在对光正眼科进行调研时,就已经对公司的商誉问题表达了担忧。尽管当时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全年商誉减值状况可控,但年底的测试结果却显示,新视界眼科业务和义乌眼科业务资产组分别产生了1.3亿元和479.16万元的商誉减值损失,直接拖累了全年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光正眼科的前身为光正钢构,钢结构业务曾是公司的起家之本。然而,近年来该业务受行业整体下行压力的影响巨大,去年实现收入不到8000万元,同比大降61.78%。公司的能源板块则主要通过对外租赁模式运营,租金收入相对稳定,但业务规模较小,对整体业绩的贡献有限。

对于投资者们普遍关心的何时剥离非核心业务、做强医疗主业的问题,光正眼科在去年接受机构调研时曾表示,基于聚焦眼科的整体战略,资产剥离事项正在积极推进,并期望在年内取得明显进展。然而,时至今日,相关消息仍未传出。

回顾光正眼科的转型之路,自2014年起,公司持续扣非净利润亏损,急需进行战略转型。2018年,公司以6亿元现金收购新视界眼科51%股权,迈出了向医疗行业转型的关键一步。新视界眼科由“莆田系”林氏代表人物林春光创立,曾一度带动光正眼科股价大涨,市值超过75亿元。然而,随着新视界眼科并表后业绩承诺的未完成以及后续业绩的持续下滑,光正眼科的转型之路显得愈发艰难。

自全面转型医疗行业以来,光正眼科在年报中总是热衷于发布新一年的“经营目标”,从收入到利润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然而,从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实际经营业绩与目标相差甚远。2025年,公司再次设定了销售收入10.87亿元和归母净利润3588.91万元的目标,但鉴于过去的经验,这些数字或许只能作为参考,而非实质性承诺。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