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以及入境便利化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旅游市场迎来了显著的回暖迹象。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国内出游人次达到了17.94亿,同比增长26.4%,总花费更是高达1.80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同时,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也显示,一季度出入境人次达到了1.63亿,同比上升15.3%,其中外国人入境921.5万人次,增长40.2%,免签入境占比高达71.3%。
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的推动下,我国文旅产业投资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文旅集团作为投融资的主体,整体投资活跃,融资也趋于稳定。在投资端,项目不仅多元化,还注重品质,战略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新主体也在积极探索“文旅+”的新模式。而在融资端,中期票据因其与文旅项目长周期特性相匹配,成为了主流的融资方式,占比约40%。江苏、浙江、北京、香港四地的文旅集团融资规模占比达到了约50%,显示出头部、大型文旅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的显著优势和较高认可度。
具体来看,一季度全国代表性文旅集团(公司)投资签约的重点文旅项目达到了56个,其中37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总计463.24亿元。湖南武冈古山文旅休闲特色小镇项目、泉州市洛江区文旅低空经济示范区项目、庐山西海国际康旅特色产业项目等三个项目的单个投资金额均达到了50亿元。签约项目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主题乐园、演艺项目、酒店及度假村、文旅综合体、景区升级改造、低空旅游等,其中主题乐园、高端酒店、文旅综合体类项目的投资热度较高。
从签约项目的区域分布来看,项目遍布广东、福建、四川、湖北、云南等18个省市。广东和福建的签约项目数量多且投资金额大,显示出两地文旅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四川、湖北等省份也通过大型项目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升级。整体而言,东部沿海及经济较发达地区文旅投资活跃,中西部地区也在积极布局。
在投资主体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宋城演艺、华侨城商管、锦江国际集团等知名大型文旅企业凭借品牌和资源优势布局新项目,也有大连文体旅集团、平潭实验区文旅集团等地方文旅集团依托本地资源推动文旅开发,还有菲律宾安德集团、温德姆酒店集团等国际企业参与投资,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季度文旅集团的收购和增资动作也十分频繁,涉及景区运营、高端民宿、酒店资产及项目合作等多个领域。祥源文旅完成卧龙中景信股权过户,携程收购高端民宿品牌大乐之野67%股权,南京商旅拟收购黄埔酒店100%股权等,这些动作不仅拓展了企业的业务边界,完善了产业链,还为项目的推进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融资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文旅集团融资项目69项,涉及42个文旅集团,融资金额总计476.41亿元。虽然项目数量同比略有下降,但融资金额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融资工具以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为主,短期融资券、私募为辅,这些工具满足了文旅集团不同期限的资金需求。
从省区分布来看,一季度成功发行完成融资的文旅集团分布于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其中江苏省的文旅集团发债项目数和融资金额均位列首位。浙江、北京、香港的文旅集团融资金额也在60亿元及以上,显示出经济发达地区文旅集团的雄厚实力和融资优势。
在代表性文旅集团融资表现方面,首旅集团、中国旅游集团等大型央企的融资金额最高,广西旅游发展集团、豫园股份等企业也表现出活跃的融资态势。这些集团不仅成功发行了多笔债券,还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