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国产AI Agent manus获5亿融资,公测能否加速到来?

时间:2025-05-02 10:56:12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科技圈的风云变幻中,一款名为manus的AI产品曾如流星般划过夜空,留下了耀眼而复杂的轨迹。从被誉为“全球首个通用AI Agent(智能体)”的荣耀加冕,到深陷“饥饿营销与套壳争议”的漩涡,manus不仅吸引了无数眼球,更激发了业内外对其技术实力与商业前景的广泛讨论。

近日,manus的母公司——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宣布成功完成了一笔高达7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的融资,此次融资由硅谷风投巨头Benchmark领投,使得蝴蝶效应的估值飙升近5倍,逼近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6.4亿元)大关。这笔资金的注入,无疑为蝴蝶效应解决“服务器承载能力不足”等瓶颈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加速了manus与公众见面的步伐。

回顾蝴蝶效应的成长历程,这家成立于2022年的初创企业,起初将重心放在了浏览器插件“Monica”上。直到2025年3月,随着manus演示视频的发布,蝴蝶效应才凭借“全球首个通用AI Agent”的概念以及一系列市场策略,迅速走红网络。尽管伴随着天价邀请码、页面无中文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manus已然成为了年初的科技圈热点。

事实上,在manus走进公众视野之前,蝴蝶效应已经受到了资本的青睐。2024年11月,蝴蝶效应完成了由红杉中国、腾讯等巨头领投的A轮融资;而在公司估值达到1亿美元时,创始人更是以“报价未达到预期”为由,拒绝了字节跳动的收购邀约。这些举动无疑彰显了市场对蝴蝶效应及其技术愿景的高度认可。

然而,manus的成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发布后,有测试者发现其沙盒代码调用了Anthropic的Claude Sonnet模型,并嵌入了开源的browser_use代码,这引发了关于“套壳工坊”的质疑。面对争议,manus的联合创始人坦诚回应,承认使用了多项开源技术,并表示将推出致谢和合作计划。与此同时,国内metaGPT团队和CAMEL-AI也迅速复刻了manus的部分功能,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技术壁垒的担忧。

尽管如此,manus所代表的AI Agent概念仍然备受瞩目。国内互联网大佬周鸿祎曾预言,2025年将是智能体之年,因为人们意识到仅凭大模型无法独立完成任务,而智能体则能像数字员工一样主动执行任务。在这一背景下,manus作为国产通用AI Agent的代表,其市场潜力不言而喻。

为了应对技术质疑和市场挑战,manus团队已经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旨在基于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在国产算力平台和模型上实现manus的全部功能。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manus团队对技术创新的决心,也为产品未来的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资金的到位和技术的不断突破,manus有望尽快结束内测阶段,以完全体的姿态面向公众。届时,无论是“套壳工坊”的质疑声,还是“行业新星”的赞誉声,都将迎来真正的检验时刻。对于蝴蝶效应和manus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manus的故事无疑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在创新与争议中前行,在资本与市场的双重考验下成长。未来,manus能否成为引领AI智能体时代的先锋?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