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在2024年第四季度终于实现了盈利,这一消息本应让平台及其创作者们欢欣鼓舞。然而,财报发布前夕,知乎推出的一项新规却引发了广泛争议,尤其是对其盐选作者群体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新规的核心在于,任何在知乎上回答过问题或投稿的作者,无论其作品是否被删除或拒稿,知乎都将拥有其非独家版权。这一规定迅速在作者圈内引发了轩然大波,许多作者担忧这将对他们的创作自由造成限制,特别是当他们希望将作品投稿给其他平台时。
“知乎的盈利竟然是以背刺小作者为代价,这让人难以接受。”一位盐选作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指出,知乎的付费会员业务营收占比高达48.9%,是平台的顶梁柱,但盐选作者们却未能与平台共享这份喜悦。
知乎盐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9年,当时一个关于后宫争宠的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用户梦娃的回答因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文笔而走红,最终催生了《宫墙柳》这部网文作品,也拉开了知乎进军网文的序幕。盐选专栏的推出,让用户能够付费阅读包括故事在内的多种知识分类下的原创内容,作者也能从中获得收益。
然而,随着知乎用户量的激增和竞争的加剧,平台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曾经以高质量内容著称的知乎,如今却面临着内容质量下滑和创作者流失的困境。许多老用户感叹,现在的知乎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深度交流、寻求新知的高质量社区了。
“知乎的高质量标签正在从网文与知识问答两大核心阵地加速流失。”一位知乎老用户说道。他回忆起知乎大V出走、悟空问答和微博付费问答相继崛起又衰落的历史,感慨知乎虽然推出了盐选会员,但曾经的头部创作者却并未回归。
在知乎内容质量饱受诟病的背景下,新规的出台无疑加剧了作者们的不满。许多作者认为,这一规定变相逼迫他们在知乎与其他平台之间做出选择,限制了他们的创作自由。一些作者已经开始考虑转战其他平台,如番茄等。
面对作者的质疑和不满,知乎官方客服给出了回应,承诺未经作者允许,不会将作品进行改编、衍生创作或授权第三方使用。然而,这一回应并未能平息作者的怒火,他们认为平台回避了独家版权这一关键问题。
与此同时,知乎的财报数据也透露出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月活跃用户和月均订阅会员数均出现下滑,付费会员渗透率也跌至历史低位。这表明,尽管知乎在盈利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其用户粘性和内容质量却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内容质量滑坡和创作者流失的背景下,知乎仍将战略资源向AI赛道倾斜。然而,在内容生态规模与数据积累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的情况下,知乎的AI突围之路显得尤为艰难。CFO的表态也折射出这场技术军备竞赛中的被动姿态。
“知乎现在什么都想要,但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未知的。”一位老用户说道。他对于知乎的AI愿景持悲观态度,认为平台在内容质量和创作者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知乎的盈利之路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面临的挑战却不容忽视。如何在保持盈利的同时,提升内容质量、留住创作者并吸引新用户,将是知乎未来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