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地摊经济热潮下,年轻人摆摊先赔两万?

时间:2025-05-08 18:08:05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各类市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遍布公园、商场和艺术街区。从精酿啤酒到传统碳水,再到手工非遗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尽管市集人头攒动,价格却令人咋舌,许多消费者绕了两圈都未能下定决心购买,囊中羞涩成为了普遍现象。

仔细观察这些市集,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摆摊大军。曾经那些熟练翻炒河粉的大哥大姐,如今已被热衷于改造碱水面包的小哥哥小姐姐所取代。中产价格与地摊体验的结合,让不少旁观者跃跃欲试,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想想而已,但确实也有不少人萌生了摆摊的念头。

然而,网络上的声音却两极分化。一方面,创业导师和网红摊主纷纷分享摆摊的成功经验,声称“月入过万不是梦”,市集招商广告也层出不穷,承诺包宣传、包流量,只等你来当老板。另一方面,却也不乏“低价出租热门摊位”“不要轻易尝试摆摊”等警示声音,诉说着摆摊背后的辛酸与失败。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摆摊经济的现实远比想象中复杂。许多勇敢尝试摆摊的年轻人,最终发现“勇敢的人先亏两万”并非空穴来风。一位摊主分享了他的经历:出摊三天,总收入仅为3050元,其中第一天卖出10元,第二天40元,第三天则是因为小推车被买走而收获了3000元。

那么,对于想要摆摊的年轻人来说,到底应该卖些什么呢?选品成为了摆摊的第一步,也是新手摊主们最为困惑的问题。在小红书等平台上,“地摊卖什么”的话题拥有数十万篇笔记,可见其热度。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地摊选品至少具备三个特征:潮流化、代际性和城市差异。

潮流化体现在地摊紧跟互联网美食文化,摊主们纷纷成为网红产品的搬运工。从暴打柠檬茶到各种创意小吃,再到卖崽青蛙、福建簪花等热门单品,地摊上的产品总能紧跟潮流,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然而,并非所有追逐潮流的摊主都能成功,有些摊主甚至因为缺乏厨艺和生意经,最终只能留下一堆剩货和对个人能力边界的重新认识。

代际性则体现在不同年龄段的摊主在选择产品时的差异。中老年摊主通常选择烤肠、烤冷面等经典款,保守而稳妥;青壮年摊主则更倾向于在传统选品上加入创意;更年轻的摊主则更加大胆,尝试推出前所未有的品类。这种代际差异使得地摊市场更加多元化,但也增加了竞争压力。

城市差异则体现在不同城市的地摊文化上。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一度流行开着豪车摆摊,形成了后备箱地摊经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摆摊方式也逐渐在低线城市流传开来,并完成了本地化改造。在长沙等地,甚至出现了后备箱卖手工辣条的小摊儿,展现了地摊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然而,尽管地摊经济如火如荼,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从中获利。一些缺乏经验和调研的摊主,往往因为盲目跟风、装修过度、成本飙升等原因而最终失败。同时,摊位费的不断上涨也使得摆摊的门槛越来越高。在网红夜市占得一席之地,更是需要经过层层筛选和面试,甚至需要托关系才能拿到入场资格。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地摊经济的升温,一些网课导师也开始闻风而动。他们打着“摆摊月入过万”的旗号,低价出售网课和创业陪跑服务,教人如何找摊位、选产品、拍短视频、直播带货等。然而,这些所谓的“导师”往往缺乏实战经验,他们的课程也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真正帮助摊主实现盈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摊主开始反思并调整策略。他们不再盲目追求潮流和网红效应,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同时,他们也开始尝试与实体餐饮店合作,利用供应链服务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这些努力使得地摊经济逐渐回归理性,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实惠的购物体验。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随着地摊经济的升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普通消费者似乎正在失去逛夜市的快乐。曾经的地摊小吃以其性价比和多样性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如今却越来越花里胡哨、价格高昂。许多网友纷纷抱怨已经吃不起地摊小吃,一杯普通的奶茶也要十多块钱。

在长沙等地摊经济繁荣的城市,硬糖君亲测发现,一个人在地摊上吃烧烤串串,不花大几十块钱根本吃不出滋味。而在北京的各路碳水节上,地摊和实体店的价格甚至不相上下,甚至更高。这使得消费者在面对地摊时不得不掂量一下自己的钱包和胃口。

曾经我们以为地摊是性价比的代名词,但如今却发现每个网红产品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对于想要尝试摆摊的年轻人来说,或许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市场,不要盲目跟风或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或许也应该更加珍惜那些仍然坚守性价比和初心的地摊小吃,不要让它们成为我们回忆中的美好。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