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鸣鸣很忙IPO之路:利润微薄下的扩张竞赛与零售转型探索

时间:2025-05-08 18:10:32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在港股市场即将迎来一位新成员——零食量贩领域的佼佼者鸣鸣很忙集团,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这家从湖南长沙起步,最初仅拥有一家小型店铺的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年GMV高达555亿元的细分行业龙头。

鸣鸣很忙的崛起之路堪称迅速且引人注目。自2017年成立以来,公司通过加盟、合并及快速扩张等多种策略,实现了从地方小店到全国性连锁品牌的华丽转身。特别是过去三年,鸣鸣很忙的发展速度更是令人咋舌。

然而,在这迅猛发展的背后,鸣鸣很忙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尽管体量庞大,但其利润率却相对较低,这一问题在即将到来的资本市场考验中无疑将被放大。尽管公司已有所准备,但面对冷酷无情的资本审视,仍需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盈利能力。

鸣鸣很忙的商业模型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反差感。一方面,公司凭借低价、下沉市场和加盟模式,迅速扩大了商业版图。从营收数据来看,2022年至2024年,鸣鸣很忙的营收从42.86亿元增长至393.44亿元,增长幅度超过八倍。同时,公司门店布局广泛,截至2024年底,约58%的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覆盖全国1224个县。

另一方面,这种商业模式也导致了利润空间的压缩。2022年至2024年,鸣鸣很忙的毛利率维持在7.5%至7.6%的较低水平,净利润率也仅为1.7%至2.1%。这一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加盟模式。鸣鸣很忙的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店销售产品赚取差价,而非直接销售零食。公司通过与上游厂商直接谈判获取低价货源,再转售给加盟商,从而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售价,但也压缩了自身的利润空间。

为了保持低价模式的持续运转,鸣鸣很忙在有限的利润空间中进行了双重让利。一方面,公司让利给消费者,巩固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将部分利润留给加盟商,确保加盟体系的稳定性。这种策略虽然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但也加剧了利润率的压力。

在零食量贩行业,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旗下的“好想来”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两家公司都推出了大规模的扩张计划和加盟扶持政策,以吸引更多加盟商和消费者。然而,这种快速扩张也带来了市场饱和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局面,鸣鸣很忙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

一方面,公司加大了营销投入,通过签约代言人、开设概念店和IP联名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鸣鸣很忙开始发力自有品牌,通过定制和联名产品进行探索,并逐步推出自有产品系列。这些自有产品覆盖肉制品、日化、饮品等多个品类,旨在提高毛利率和净利润天花板。

鸣鸣很忙还向社区折扣超市转型,推出“省钱超市”新业态。通过增设鲜食专区、低温冻品区以及现制食品等,公司试图从单一零食零售商升级为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的零售平台。这一转型不仅扩大了经营品类和门店面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成本压力。

在鸣鸣很忙的货架上,甚至出现了与零食赛道相距甚远的潮玩产品。这一举措虽然有助于增加产品多样性和吸引力,但也对公司的运营能力和供应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竞争对手也从零食同行扩展到整个零售行业,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鸣鸣很忙需要持续深化产品力、供应链能力和运营效率。通过发力自有品牌、拓展超市业态等策略,公司试图突破同质化竞争并寻找新的增长点。然而,这些策略能否成功还取决于用户是否愿意买单以及公司能否持续投入并优化商业模型。

在鸣鸣很忙的转型过程中,其创始人赵定曾前往胖东来学习取经。这一考察或许让公司意识到仅靠低价策略难以建立长期竞争优势,必须通过高毛利的差异化产品实现从价格战到品类竞争的转型升级。这一战略转变能否成功仍需时间验证。

随着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公司即将迎来资本市场的考验。如何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提高利润率并应对市场竞争将成为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这一切的答案或许将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揭晓。

值得注意的是,鸣鸣很忙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扩大经营品类和门店面积带来了更高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特别是生鲜品类的引入需要重建冷链物流体系。同时,竞争对手也在积极布局相似业态,使得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然而,尽管面临诸多挑战,鸣鸣很忙仍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前行。

在零食量贩行业这片红海市场中,鸣鸣很忙能否通过上市融资进一步加速发展并成功转型为综合性零售平台仍需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其发展历程和转型尝试都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