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设备市场近期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2023年全球蓝牙设备出货量历史性地突破了50亿台大关。步入2024年,真无线耳机(TWS)市场更是迎来了强劲复苏,预计出货量将达到3.3亿台,同比增长13%,标志着市场重回两位数增长轨道。据预测,到2028年,全球蓝牙设备年出货量有望攀升至75亿台,未来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8%。这一连串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消费电子市场的回暖与物联网设备需求的双重推动。
长期以来,蓝牙芯片的高端市场被高通、Nordic等国际巨头牢牢把控。然而,近年来,国产芯片厂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迭代,正逐步打破这一格局。恒玄科技凭借其BES2600YP芯片,凭借“蓝牙+降噪+入耳检测”的三合一解决方案,成功打入高端耳机市场,其股价在一年内实现了超过两倍的增长。炬芯科技也不甘落后,推出了全球首款三核异构AI音频芯片,该芯片集成了CPU、DSP和NPU,算力较之前提升了三倍以上,支持低延迟语音交互与实时翻译功能。
中科蓝讯的转型之路尤为引人注目。过去,其主要生产单价仅为1元的白牌芯片,但在2023年,通过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的合作,其“讯龙三代”芯片成功实现了与大模型的软硬件适配,产品单价也跃升至中高端水平。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国产芯片从“量”到“质”的飞跃,更标志着国产芯片产业正在从成本竞争向技术驱动转型。
在业绩方面,多家蓝牙芯片企业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恒玄科技在2024年凭借BES2800、BES2700iBP、BES2700iMP等智能可穿戴芯片,在智能蓝牙耳机和智能手表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全年营业收入达到32.63亿元,同比增长49.94%;净利润为4.59亿元,同比大增271.70%。与此同时,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也企稳回升至34.70%,各季度毛利率呈逐季改善态势。
杰理科技同样表现不俗,2024年营收达到31.2亿元,净利润为7.94亿元,同比增长27.03%。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达到2.86亿元,同比增长3.67%。杰理科技主要从事射频、音频、视频等系统级芯片(SoC)的研发与销售,采用Fabless模式,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
中科蓝讯在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8.19亿元,同比增长25.72%;归母净利润为3亿元,同比增长19.38%。公司表示,归母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兴市场布局和品牌拓展。泰凌微则在物联网市场需求回暖的背景下,实现了营业总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32.71%;归母净利润为9649万元,同比增长93.87%。
炬芯科技在2024年的表现同样抢眼,公司营业收入为6.52亿元,同比上升25.3%;归母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上升63.8%。炬芯科技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30万元,同比增长383.91%,业绩表现甚至超过了公司的传统销售旺季。
蓝牙芯片作为智能设备的“神经末梢”,其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耳机、音箱到智能家居、穿戴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蓝牙芯片正逐步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台式电脑、小区门禁、家电等过去不配备蓝牙的设备,如今已成为蓝牙芯片的新增长点。市场的底层逻辑已从单一的消费需求转向全场景智能化,蓝牙技术以其低功耗、高兼容性成为连接万物的关键技术。
蓝牙技术的不断突破,不仅带来了参数上的提升,更推动了应用场景的质变。在汽车电子领域,蓝牙5.4标准支持的PAwR模式使车载钥匙与车辆之间实现了双向安全通信,将传统无钥匙进入系统的响应延迟大幅缩短。在工业物联网场景中,具备AI加速能力的蓝牙SoC可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将预警信息的生成时间从云端计算的2.3秒缩短至本地处理的80毫秒。
随着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的兴起,蓝牙技术在AR/VR设备、智能穿戴、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在AR/VR市场,蓝牙5.4标准的低延迟特性为无线头显设备提供了稳定的音视频传输保障。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蓝牙Mesh网络技术实现了设备间的多跳通信,大幅提升了工业物联网的部署灵活性和可靠性。
消费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也为蓝牙芯片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消费者对智能设备的交互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支持手势识别、健康监测、空间音频等功能的蓝牙芯片成为市场新宠。企业通过整合传感器、AI算法等技术,开发出集成度更高、功耗更低的SoC芯片,满足了用户对设备智能化、便携化的需求,推动了产品平均售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