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氏股份宣布了一项重要的人事变动,委任了两位非温氏家族成员的董事——秦开田与范卫朝为公司副总裁。这一举动标志着温氏股份在管理层面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同时,温氏股份还发布了一系列公告,内容涵盖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副总裁聘任、公司转债暂停转股及回售提示等多个方面。其中,秦开田与范卫朝的任命尤为引人注目。
秦开田在温氏股份已服务满三十年,曾在2020年至2021年间短暂担任过副总裁一职,如今再次获此重任,尽管已近退休年龄,但他的经验无疑将为温氏股份带来新的活力。范卫朝则相对年轻,自2007年加入温氏股份前身以来,从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副总裁,用时十八年,同时也是公司第三位80后高管。
此次人事调整与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紧密相关。公告显示,温氏股份将广东筠诚和瑞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温氏食品有限公司、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设为独立经营单元。同时,成立禽业运营管理部、禽业生产技术部等职能部门,以及鸡业一部、二部、三部等事业部,并撤销了养禽事业部。
温氏股份表示,此次调整旨在减少组织层级,提升管理效率,优化管理跨度与业务规模匹配度。值得注意的是,秦开田曾任养禽事业部总裁,而范卫朝则是筠诚和瑞的总裁、董事长,两人的任命与组织架构调整不谋而合。
近年来,温氏股份在养殖业市场的表现备受关注。曾一度被誉为“鸡王”的温氏股份,近年来在肉猪出栏规模上被牧原股份超越,而肉鸡出栏规模虽创新高,但市场占有率却逐渐下滑。此次人事与组织架构调整,或许正是温氏股份应对市场挑战的重要举措。
养殖业的主要投入成本包括饲料和人工,其中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小麦等价格波动对养殖业上市公司营收影响显著。2024年,饲料成本整体下降,使得生鸡、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大幅增长。然而,尽管温氏股份在肉鸡和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下行趋势下实现了营收增长,但与牧原股份相比,其生猪出栏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仍有较大差距。
温氏股份的“公司+农户”商业模式曾助其迅速扩张,但在面对非洲猪瘟等疫情挑战时,该模式暴露出抗风险能力弱、规模冲刺缺乏持续性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温氏股份近年来不断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如“公司+家庭农场”、“公司+养殖小区”等,但这也带来了高额的折旧与摊销费用,导致管理费用激增,资产负债率攀升。
近期,温氏股份还启动了“三代”接班计划,多位创始人后代进入公司管理层。在此背景下,温氏股份大刀阔斧地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或许正是为了从管理层面入手,挤出更多利润,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