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技行业的浩瀚星空中,腾讯与阿里巴巴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引领着人工智能(AI)的浪潮。这两家互联网巨头,在公开宣称追求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道路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激进姿态。
近期,腾讯在北京举办了AI产业应用峰会,以“全面拥抱AI”为主题,彰显了其在AI领域的坚定决心。紧随其后,阿里云在中企出海大会上,继续展现其全球化的雄心壮志。特别是在DeepSeek这一AI领域的“搅局者”出现后,腾讯与阿里在AI战略上的动作频繁且紧密。
首先,两者都迅速决策,承接DeepSeek带来的流量红利,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竞争优势。其次,它们都在积极推动整体业务的AI化转型。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明确表示,阿里要将AI融入每一个业务环节,未来三到五年,所有业务都将以AI为驱动力。腾讯同样不甘落后,AI在广告和游戏等核心业务中已初显成效。
然而,尽管步伐相似,腾讯与阿里在AI路径上的选择却大相径庭。这种差异,从根本上源于它们各自的业务基础和战略考量。
阿里巴巴,以其庞大的电商业务为基石,尽管仍贡献着近六成的收入,但面对电商市场的存量竞争,阿里急需寻找新的用户入口。AI,成为了阿里突破瓶颈的关键。通过与美图的合作,阿里展现了其对流量的渴望,试图通过AI打造新的用户入口,增加用户基数。
相比之下,腾讯则以广告和游戏为现金牛业务,没有阿里“云+AI”的顺畅成长性逻辑。因此,腾讯向AI寻求增长,更多是为了未来的成长性。马化腾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及的Agent AI生态,就是腾讯在AI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试图将AI与微信生态系统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增长点。
在AI应用的方法论上,腾讯与阿里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策略。阿里自上而下,强调整合与协同,形成“铁三角”式的领导架构,由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为核心,周靖人和吴嘉为左右翼,共同推动AI应用的快速发展。阿里云的CTO周靖人不仅懂研究、能做产品,还能带队伍,是阿里AI转型的关键人物。而吴嘉,作为阿里的“校招生”,凭借对年轻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成功孵化了夸克等C端产品。
腾讯则采取自下而上的策略,AI探索相对独立且佛系。其AI原生工具ima等产品的成功,得益于充足的C端经验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腾讯在AI应用端的创新尝试仍在继续,公司高层对开发独立的AI工具产品持开放态度,不设算力和人力限制。
在管理AI的人才方面,阿里与腾讯同样展现出不同的风格。阿里的“铁三角”领导架构,强调技术与管理的双重能力,尤其是“懂云”的重要性。而腾讯则依靠经验丰富的老将坐镇,如汤道生和蒋杰等,他们不仅在技术上有深厚功底,更具备丰富的业务经验和战略眼光。
腾讯的吴祖榕,作为一位20年的老腾讯人,从音视频技术栈研发到成功孵化腾讯会议,展现了其在AI应用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领导者的不同风格和管理哲学,将持续影响腾讯与阿里在AI领域的竞争态势。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两大巨头,腾讯与阿里在AI领域的探索,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更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AI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它们各自的选择与努力,将成为中国AI发展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