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视频引发了公众对驾驶安全的关注。视频中,一辆正在行驶的轿车内,驾驶员疑似在驾驶过程中入睡,旁边车辆的拍摄者大声呼喊并摁喇叭提醒,随后车内人员做出回应,挥手并微笑致意。
对此,网友反应不一。有人表示理解驾驶员可能因过度劳累而不慎入睡,同时也对拍摄者的及时提醒表示赞赏。然而,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认为视频中的驾驶员更像是在低头查看手机,而非真正入睡。更多网友则强调,无论何种情况,驾驶过程中分心或入睡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这段视频不禁让人联想到华为高管余承东此前的一些言论。余承东,作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前董事长,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在智能驾驶达到L3级别后,驾驶员可以在驾驶过程中打盹甚至睡觉。然而,这一观点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质疑。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L3级自动驾驶被定义为有条件自动驾驶,即在特定条件下,车辆可以自主完成所有驾驶任务,但驾驶员仍需保持对车辆的监控,并在必要时进行接管。与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L2级辅助驾驶相比,L3级自动驾驶在特定条件下完全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和双脚,但驾驶员仍需保持警惕。
然而,余承东的言论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部分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认知。近年来,因驾驶人开启智能驾驶功能而分心或入睡导致的事故频发。例如,在广东、湖南等地,就曾发生过因驾驶员开启智能驾驶功能后分心或入睡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针对这一市场现状,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车企明确智能驾驶功能的边界,规范宣传用语,并强化安全设计。此举旨在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避免因对智能驾驶功能的盲目依赖而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
业内专家也表示,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功能时,应明确告知消费者产品的实际自动驾驶能力和局限性,而不是通过模糊的宣传话术来误导消费者。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建立智能驾驶功能命名规范,禁止使用“高阶”“全自动”等模糊词汇,以确保消费者能够准确理解并合理使用智能驾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