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市公司飞马国际,曾在中国首富刘永好的主导下进行重组,如今再度站在了股权变更的风口浪尖。市场传言,漳州的一家国有企业已表达出浓厚的接盘兴趣,尽管最终结果尚未揭晓,但飞马国际的基本面已被市场深度剖析。
根据最新的公告补充信息,漳州国资高新区旗下的高鑫创投有意从刘永好手中接过飞马国际的控制权,涉及的股份比例为20%,虽非刘永好所持全部,但足以影响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归属。三年前,飞马国际深陷破产重组的泥潭,正是刘永好伸出援手,通过海南新增鼎投资公司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回望2017年,飞马国际的营收高达614亿,净利润3亿,而到了2021年,却负债累累,营收锐减至2.7亿,负债近10亿,负债率飙升至87%,现金流几近枯竭。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永好如同白衣骑士般降临,持股29.9%,并承诺在2022至2024年间,飞马国际的净利润总和将不低于5.7亿,若未达标,将在2024年年报公布后的三个月内以现金补足。
然而,刘永好的点石成金之术并未如愿,飞马国际三年来的净利润总和仅为1.33亿,与承诺相去甚远,留下了4.37亿的业绩缺口。更戏剧性的是,漳州国资接盘之际,距离刘永好补齐业绩缺口的期限已不足一月,而他在股东大会上提出的业绩补偿方案却遭到了否决。小股东们或许意识到,持续向好的飞马国际才是他们真正所期待的。
飞马国际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早年作为供应链公司,它曾在2017年计划投资7亿在山西原平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却因蒸汽客户经营困境而陷入烂尾。自那以后,飞马国际的财务状况急转直下,从盈利3亿到亏损28亿,再到巨亏123亿,历年利润几乎荡然无存。刘永好入主后,虽一度带来转机,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局势。
如今,飞马国际的现金流状况堪忧,经营、投资及筹资三项指标均为负数,现金等价物不足1亿,负债却高达8.77亿。尽管市值仍有70多亿,但350倍的市盈率远高于A股平均水平,股价严重注水。而业绩补偿问题更是悬而未决,若漳州高鑫创投接盘包含“债权转让”,刘永好或许能全身而退,但包袱却转嫁给了新东家。面对这样一个烫手山芋,漳州国资能否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