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榕江:暴雨肆虐下的城市韧性与重建之路
贵州榕江,这座隐匿于云贵高原腹地的小城,近期因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雨而备受全国瞩目。连续三天的倾盆大雨,降雨量超过200毫米,总量相当于4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倾泻而下,给这座小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这场暴雨不仅考验着榕江的城市防洪体系,更是一次对城市治理、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能力的全面检验。降雨量之大,空间分布之广,时间集中之短,都使得这场暴雨成为一场极端气象灾难。榕江县域内,平均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局部地区更是高达350毫米以上。以榕江县城为例,仅三天的降雨量就足以填满200个标准游泳池,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暴雨之下,榕江展现出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在古州镇,午夜时分,洪水如猛兽般肆虐,水位在半小时内暴涨1.5米,迫使3.2万居民紧急转移。消防员们驾驶冲锋舟,在及腰深的洪水中往返多次,成功救出被困群众。在计划乡加宜村,山体滑坡阻断了出村道路,党员干部、民兵和村民组成救援队,用绳索在悬崖上搭建“人链”,将被困群众逐一背出险境。
在暴雨来临前,榕江县气象局提前启动应急响应,通过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了1.2万名危险区域群众的安全转移。这场暴雨也暴露了榕江在城市防洪方面的不足,老城区排水管网设计标准较低,面对此次暴雨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榕江县宣布将投入巨资实施“海绵城市”改造,提升城市内涝防治能力。
除了城市防洪体系的升级,榕江县还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尽管榕江森林覆盖率高达74%,但此次暴雨仍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地质专家指出,部分山体因过度开发导致植被受损,保水能力下降。为此,榕江县启动了“山水工程”,计划修复退化林地,建设生物滞留带,以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在应急管理方面,榕江县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次暴雨中,榕江首次启用了“应急指挥一张图”系统,实现了灾情的实时监测与资源的动态调配。这一系统的启用,大大提高了应急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全球视角来看,榕江暴雨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全球多地频繁遭遇极端降雨等气象灾难,这背后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面对这一挑战,人类需要重构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入手,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如今,榕江正在暴雨后的废墟中重建。被冲毁的河堤正在修复,受损的农田里农技专家正在指导村民补种蔬菜,学校的心理辅导师正在为孩子们提供心理支持。这座经历风雨洗礼的小城,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与自然共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