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上半年的结束,A股市场的IPO申报情况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据统计,今年1至6月,共有177家企业向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递交了IPO申请,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大幅跃升,增长率高达453%。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6月份单月IPO受理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计150家企业获得了受理,占据了上半年总数的85%。其中,北交所受理数量最多,为97家,紧随其后的是深交所的28家和上交所的25家。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此轮IPO申报热潮的背后,是政策红利与市场回暖的双重驱动。一方面,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相关政策的调整,资本市场的制度包容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更多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的机会;另一方面,市场环境的改善也激发了企业的上市热情。
具体来看,北交所在上半年成为了IPO受理的主力军,受理数量高达115家,远超深交所和上交所。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北交所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精准定位和持续改善的流动性,吸引了大量优质项目集中申报。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强省的企业在IPO申报中占据了较大比例。在北交所的115家申报企业中,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的企业数量分别位列前三,三省合计占比达到了57.39%。
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也在IPO申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北交所方面,国泰海通、中信建投、中信证券等保荐机构以及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机构均表现突出,为众多企业的上市之路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方面,IPO申报企业同样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上交所的申报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等地,行业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而深交所的申报企业则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等地,同样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第一大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6月份是IPO受理的高峰期,但部分企业为了抢时效而“带病申报”的现象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业内人士提醒,企业应注重申报材料的质量和真实性,避免因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而导致的审核风险。
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IPO申报情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企业选择通过IPO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