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储能电芯领域,一场围绕下一代技术标准的较量正在激烈展开。从早期的280Ah到如今的500Ah乃至600Ah以上,电芯容量的不断提升成为了行业发展的显著趋势。今年的SNEC展会上,各大企业纷纷亮出了自己的大容量电芯产品,其中宁德时代、海辰储能、融捷能源等企业推出了587Ah电芯,而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以及阳光电源则分别展示了688Ah、628Ah、625Ah以及684Ah电芯。
这场竞争的核心,不仅在于电芯容量的数值大小,更是一场关于技术路线、安全标准以及市场话语权的全面对决。行业内部逐渐分化为两大阵营: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头部电芯企业,坚持采用卷绕工艺;而以阳光电源为主导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则力推叠片工艺。
宁德时代认为,587Ah电芯是下一代储能电芯的最优解。这一选择基于三个关键因素:整站匹配度、系统集成效率以及电化学特性的优化。宁德时代储能解决方案CTO林久标强调,大容量电芯虽然具备容量优势,但对安全、寿命和工艺控制的要求也更高,盲目追求大容量并不可取。因此,587Ah电芯在整站匹配、系统集成效率提升以及电化学安全性上找到了最佳平衡点。
相比之下,阳光电源则更看重叠片工艺在大容量电芯中的适用性。阳光电源认为,随着电芯容量的不断提升,叠片工艺与大容量电芯的适配性更高,能够更好地满足储能系统的综合应用需求。在最新发布的PowerTitan 3.0 AC智储平台上,阳光电源搭载了684Ah叠片电芯,并指出叠片工艺并非要替代卷绕,而是大容量场景下的最优选择。阳光电源方面解释,叠片工艺能够减少系统连接点,提升电芯到电站的能量密度、能效、安全以及散热性能。
这场竞争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储能行业对于技术路线和市场话语权的争夺。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市场化,储能系统的整体表现成为了客户关注的焦点,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硬件产品。阳光电源光储集团中国大区解决方案总监汪心旋指出,当前行业内对于电芯容量的最佳选择尚未达成共识,各家企业均在探索中。他认为,未来的方向是光储的多维融合,储能系统的整体表现将成为客户关注的核心。
弘正储能创始人兼董事长封安华则表达了对于储能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他认为,储能硬件未来将趋于同质化,而软件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封安华指出,当前各大企业纷纷推出大容量电芯,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储能行业将更加注重系统化能力和软件技术的提升。他认为,未来储能行业将既卷价格又卷价值,技术能力将成为企业存活下来的基本功。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各大企业纷纷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展示了各自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然而,无论最终谁将成为下一代储能电芯的赢家,这场竞争都将推动储能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未来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