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股份股价在7月2日遭遇重创,收盘时下跌5.74%,每股价格跌至7.06元,公司总市值缩水至41.95亿元。
这一波动源于一则突发消息。7月1日晚间,百川股份发布公告,透露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郑铁江已被江阴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据称,郑铁江家属已收到相关《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
郑铁江作为百川股份的创始人,现年61岁,除担任董事长外,还在多家子公司担任董事职务。截至2025年一季度,郑铁江及其妻子王亚娟合计持有百川股份15.54%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关于郑铁江被留置及立案的具体原因,目前尚未有明确消息。百川股份表示,公司已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妥善安排,并强调公司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机制,将依法依规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百川股份近期首次遭遇监管风波。5月下旬,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违规被深交所下发监管函。此前披露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中,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6亿元至4亿元,但实际经审计的归母净利润为亏损4.66亿元,差异较大。因此,公司董事长郑铁江、总经理蒋国强、财务总监曹彩娥均受到点名批评。
尽管面临管理层变动和监管压力,百川股份强调,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控制权未发生变化,日常经营管理由管理团队负责,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在郑铁江家族中,多位成员在公司董事会中担任要职。郑铁江的兄弟郑江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持有上市公司2.61%的股份;而郑铁江与王亚娟之子郑渊博也是公司董事,但目前未持有上市公司股份。
不过,郑铁江所持部分上市公司股份仍处于质押状态。自上市以来,郑铁江频繁质押及解除质押所持股份,多用于个人融资。截至最新数据,郑铁江与王亚娟所持公司股份中的39.42%仍处于质押状态,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12%。
业绩方面,百川股份近年来表现波动较大。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4.66亿元,但2024年成功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55.56亿元,同比增长35.1%;归母净利润达到1.09亿元,同比上升123.31%。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偏苯三酸酐(TMA)市场的走俏。
TMA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此前,TMA行业产能相对集中,但2024年4月开始,由于供给端收紧,TMA价格大幅上涨,主要生产企业受益匪浅。百川股份也在年报中提及,个别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
然而,这份好成绩是否可持续仍存疑问。目前,正丹股份等企业正在扩张TMA产能,百川股份的4万吨/年产能是否长期具备竞争力尚待观察。百川股份在2024年还出现了非正常停产情形,其中TMA一期产线停车检修近三个月。
在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百川股份的投资仍处于起步或刚刚投产的状态。例如,公司“年产3万吨石墨负极材料(8万吨石墨化)项目”于今年4月完成竣工验收并正式投产,这是公司加码锂电材料产业、加速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但百川股份也提示称,该项目产能的释放需要时间,且未来市场变化存在不确定性。
2024年,百川股份新材料、新能源板块受多重因素影响,产品价格在底部区间持续运行,市场竞争激烈。报告期内,新材料产品和新能源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1.95%和-38.69%,显示出较大的经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