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融创中国似乎正酝酿着一场强劲的反击,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沉寂。
6月27日,融创的高端住宅项目“上海壹号院”迎来了第四次开盘,仅用了短短两小时,所有房源便宣告售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该项目的销售金额已突破170亿元大关,稳居全国单盘销售榜首。其热销程度非同小可,就连知名艺人潘玮柏也经历了两次摇号才成功购房。
同样,北京融创壹号院也表现出色。今年上半年新一轮开盘后,短短两周内便实现了25套认购,销售额高达9亿元。这一系列销售佳绩,无疑为融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值得注意的是,6月30日,融创中国在香港举行了股东周年大会,公司董事会主席孙宏斌亲临现场,面对面回应市场关切。这是他自过去两年仅线上出席后,首次重返公众视野。
市场普遍认为,孙宏斌的这次现身与融创豪宅项目的热销以及债务重组取得的关键突破密不可分。在股东大会上,融创宣布,2024年公司已完成154亿元人民币的境内债务重组,未来五年内无兑付压力,为公司赢得了宝贵的缓冲时间。同时,规模高达68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债务重组也在积极推进中,目前已有超过75%的债权人签署了支持协议。
融创此次“重生”的背后,孙宏斌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从顺驰危机、乐视踩雷,再到融创自身陷入债务困境,孙宏斌三度面对艰难时刻,却始终坚持逆境突围。在债务逐渐化解的同时,他还为融创描绘了一幅“重建蓝图”:聚焦一线城市和核心区域,深耕高品质住宅开发;同时,同步推进地产、物业服务和文旅三大业务板块,力求在稳健发展中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孙宏斌表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我们有信心今年的经营表现会优于去年。”然而,信心只是成功的一部分。未来,融创能否真正实现逆转,关键在于债务重组的彻底落地以及主营业务的持续修复和盈利模式的重新构建。
财报数据显示,融创在2024年仍处于亏损状态,这已是连续第四年未能盈利。截至5月底,公司实现销售额160亿元,同比下滑35%。销售反弹仍面临较大压力。尽管如此,投资者们对孙宏斌的回归仍持乐观态度。7月2日和7月3日,融创中国的股价分别上涨4.9%和持平,融创服务也分别上涨2.89%和0.56%。在当前房地产板块整体低迷的背景下,这一表现尤为亮眼。
不仅是融创,整个民营房企阵营都在加快自救步伐。6月30日,碧桂园发布公告,披露了其境外债务重组的进展。截至公告日,已有代表票据本金总额超过75%的持有人加入了重组支持协议。碧桂园表示,正与主要债权人商讨重组条款,目标在2025年底前完成重组方案实施。同时,碧桂园强调,将通过资产盘活、提升运营效率、强化现金流管理等方式,保障经营稳定和财务可持续性。
旭辉、世茂、富力及雅居乐等民营房企的境外债重组也已相继公布了明确的时间表,整个行业正在向更有序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融创和碧桂园这两大民营房企龙头,也将“保交楼”视为修复企业信用和品牌的重要契机。2024年,碧桂园全年交付了38万套房源,位列行业第一;而融创则交付了17.01万套房源,位列交付房企第三位,这一规模甚至超过了许多头部房企。
尽管目前尚难以断定融创是否已绝处逢生,但显然,它已在交付、融资和品牌修复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随着市场信心的逐步回暖和行业环境的边际改善,若能稳步前行、持续兑现承诺,融创的复苏之路无疑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