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部牧业发生了一系列高层变动与业绩波动,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悉,该公司董事长李昌胜已正式辞去所有相关职务,其原定任期尚未结束,这一变动无疑给公司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财务数据来看,西部牧业在2024年的业绩表现尤为惨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38亿元,同比大幅下跌16.46%,净利润更是陷入深度亏损,达到-1.19亿元,同比降幅高达84.92%。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依然未见起色,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继续双降,分别为1.87亿元和-981.34万元,同比降幅分别为20.87%和129.95%。
李昌胜在任期间,西部牧业的业绩经历了由稳转降的过程。自2020年5月接任董事长以来,公司业绩虽有增长,但净利润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从2023年开始,公司业绩急转直下,至今仍未走出困境。西部牧业的主营业务涵盖乳制品加工销售、饲料生产销售和牛羊肉加工销售,其中乳制品为公司核心业务,但2024年乳制品行业的供大于求状况加剧了公司的业绩压力。
在行业层面,乳制品行业的下行周期已经持续了超过三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原料奶总产量同比减少2.8%,东海证券分析指出,原奶价格连续下跌,行业亏损面超过80%,这是导致西部牧业等乳企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承压的同时,西部牧业在2024年9月还经历了控股股东的变更。原控股股东石河子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所持股权无偿划转给了新疆天得生物有限公司,天得生物由此成为西部牧业新的控股股东。尽管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但这一变动无疑给公司的治理结构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于李昌胜辞任后的去向及其对西部牧业经营战略的影响,公司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李昌胜已不再担任天得生物的董事长,其离职不会对公司的经营战略造成实质性影响。然而,市场对此仍持谨慎态度,毕竟高层变动往往伴随着战略调整的不确定性。
在股价表现上,西部牧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持续下跌后,近期开始有所反弹。自2020年股价高点至今,公司股价跌幅巨大,但近期随着控股股东变更和外资机构的持续买入,股价开始企稳回升。截至最近交易日,公司股价已较底部上涨近一倍,市值达到23.67亿元。
自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知名外资机构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开始大举买入西部牧业股票。截至2024年末,该外资机构已成为公司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为0.20%。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该外资机构继续大幅加仓,持股量增至110.18万股,持股比例提升至0.52%,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市场分析认为,外资机构的大笔买入可能是看好乳制品行业的周期反转机会。
随着原奶供需格局的逐步改善,国内原奶价格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企稳。同时,生育补贴、消费券、学生奶推广等各项政策利好的落地也将有助于乳制品需求的回暖。然而,对于西部牧业而言,如何在行业复苏的大背景下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