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星巴克中国业务潜在出售的消息再次引发市场关注。据知情人士透露,星巴克已收到多份收购提议,多数投资者意在夺取控股权,而星巴克可能仅保留30%股权,剩余部分将由多家买家瓜分,每家持股比例均不超过30%。这一策略似乎表明,星巴克希望在中国市场保持一定的业务主导权。
在众多潜在买家名单中,大钲资本的出现尤为引人注目。作为瑞幸咖啡的最大股东,大钲资本被指加入了这场竞购大战,成为30多名竞购者中的一员。这一消息不仅让市场震惊,更引发了关于未来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格局的广泛讨论。
星巴克与瑞幸咖啡,作为中国咖啡市场的两大巨头,一直以来的竞争备受瞩目。自2022年大钲资本牵头完成对瑞幸部分老股的收购,持有瑞幸32%股权及超50%投票权以来,大钲资本在瑞幸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今,若大钲资本真的涉足星巴克中国股权,这无疑将是一场“敌我难辨”的资本游戏。
事实上,中国早已成为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而瑞幸咖啡也凭借其快速扩张成为星巴克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近期,瑞幸咖啡更是在美国开设门店,成功打入星巴克的大本营。在这样的背景下,星巴克中国业务的竞购消息自然备受瞩目。
尽管市场传闻称星巴克或仍将拥有中国业务的核心战略掌控权,但新股东的加入无疑将对其中国策略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大钲资本这样的竞争对手股东,其可能通过董事会席位对星巴克中国的运营决策施加影响。
对于大钲资本是否真的会成为星巴克中国的股东,市场观点不一。有律师指出,鉴于大钲资本持有瑞幸超30%的股份,在类似交易中可能会被认定为目标公司的竞争方,星巴克可能会因此避免与大钲合作。然而,最终决策将取决于各方商业考量,包括可能的经营者集中申报等因素。
若大钲资本真的成为星巴克中国的股东,其对星巴克中国的影响将取决于其话语权。通常而言,公司股东按持股比例行使表决权,但也可能存在特别表决权安排。在星巴克可能仅保留30%股权的情况下,新加入的投资者将在运营上拥有一定话语权。
从市场消息来看,星巴克未来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尽管星巴克总部仍将保留部分股权,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能更倾向于获取财务收益,而新投资人可能会派驻人员参与到本土化决策中。这意味着星巴克中国可能会在发展模式与产品研发上做出关键改变,但普通消费者或许难以从门店形态等外部特征上察觉这些变化。
大钲资本若真的入股星巴克中国,可能为其带来本土化运营的经验。作为瑞幸咖啡最早的投资方和最大股东,大钲资本见证了瑞幸咖啡的发展策略,并在本土化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瑞幸咖啡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甜味咖啡和快取门店模式等,都是基于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
瑞幸咖啡的数字化运营方式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大钲资本加入后,可能会利用其在瑞幸身上施展的经验,进一步提升星巴克中国的数字化效率。这包括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门店选址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改造,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若瑞幸的大股东大钲资本真的购买了星巴克中国的股权,尽管日常消费体验可能不会有明显变化,但这一收购事件无疑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消费者眼中,被竞争对手“收编”可能会让星巴克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尤其是对于星巴克这样的外资品牌而言,其品牌文化和服务体验一直是其在中国市场保持市场份额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