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潮似乎正在逐渐退去。海信家电(000921.SZ)的一则公告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公告显示,该公司在2025年6月底的一周内,通过其附属空调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认购了西部信托的理财产品,认购金额高达18.7亿元人民币。
海信家电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规范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理财产品。然而,最新的数据却显示,这一趋势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仅有660家上市公司认购了6623只金融产品,认购金额合计4179亿元,与去年下半年相比,认购金额环比下降了31%。其中,结构性存款的认购金额降幅尤为明显,从去年的主要投资品种,到现在的认购金额占比降至58%,减少了1622亿元。
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热情降温的现象,业内专家给出了多方面的解释。一方面,监管部门近年来鼓励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增持回购等方式提振投资者信心,或者聚焦主业扩大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理财购买行为。另一方面,随着营收增长放缓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持有现金储备以应对潜在的运营需求,而非投资于理财产品。
金融资产收益率的整体回落、存款利率的走低以及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加剧,也使得市场高收益、低波动的产品供给变得稀缺。这进一步打击了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的信心。随着近年来部分理财产品风险事件的暴露,上市公司在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考虑上更加谨慎,整体投资风格趋于保守。
在结构性存款投资降温的同时,上市公司对于银行理财、信托、证券公司理财等大资管产品的兴趣却在上升。据wind统计,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合计479亿元,占比11.45%,较去年有所上升;认购信托产品的金额也增加了25亿元,占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其他如证券公司理财、基金专户、投资公司理财等产品的认购比例也有所上升。
海信家电作为上半年认购金融产品金额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其投资策略也反映了这一趋势。据wind统计,海信家电上半年认购的金融产品合计140.37亿元,其中信托产品占比最高,达到64%;银行理财产品占比27%,主要以日开低风险产品为主;投资公司理财产品占比9%。这些投资选择不仅体现了海信家电在资金管理上的多元化策略,也反映了上市公司在理财产品选择上的新动向。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监管政策的调整,上市公司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也将更加灵活多样。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何在保证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