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水井坊发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数据显示,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4.98亿元,净利润达到1.05亿元,这两项指标相较于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一家知名证券公司的首席研究员迅速向笔者分享了这一信息,并询问水井坊是否为首家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的白酒上市公司。经过确认,水井坊的确在这一波预告中走在了前列,尤其是与贵州茅台这类早已公布预期的“明牌”企业相比。
对于水井坊的业绩,笔者给予了“长期主义”和“可圈可点”的评价。“长期主义”体现在水井坊始终坚持品牌的健康发展优先于短期业绩,市场的长期繁荣也被置于业绩之上。而“可圈可点”则是因为,尽管面临挑战,水井坊的表现仍然优于众多规模在十亿至百亿之间的同行。其核心产品线,如井台和臻酿系列,在渠道和社会库存方面均保持低位。
谈及业绩下滑的原因,外部因素不可忽视。当前,白酒行业正经历与经济周期的双重考验,所有企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水井坊也不例外。作为以次高端和高端酒为核心的品牌,水井坊的业绩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价值的变化。短期内,政策调整对白酒企业的影响显著,商务宴请和宴席等传统消费场景受到冲击,进一步影响了水井坊的业绩表现。
内部因素同样重要。水井坊在面对业绩与品牌、市场之间的冲突时,始终坚持品牌和市场健康为先的原则。历史上,水井坊在历次行业调整中,即便牺牲短期业绩,也要维护品牌的美誉度和市场的健康发展。这种策略使得水井坊在行业调整结束后能够迅速反弹,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业内对水井坊的评价普遍积极。在与同行交流时,许多人士表示,他们最看好水井坊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其核心大单品的快速动销和良性的社会库存情况。水井坊与帝亚吉欧的合作也被视为中国企业积极“引进来”“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展现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践。
水井坊的品牌高端形象深入人心,为其向下延伸产品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其卓越的品质也为其推出38度以下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家与成都共生共融的酒企,水井坊与城市之间形成了“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水井坊与海外资源的紧密联系,使其在国家崛起的背景下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正如达尔文所言,生存下来的物种并非最强或最聪明,而是最能适应变化。水井坊正迅速适应行业调整,深耕细作,等待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