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控股近年来经营困境日益凸显,其业绩自2021年起便步入下行通道,直至2023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首次陷入亏损,且亏损额度在随后的两年里持续扩大。至2024年,绿地控股的年度亏损额已高达约155亿元。
近期,绿地控股及其旗下港股平台绿地香港的股价在经历了连续多日的上涨后,均出现了回调。特别是在7月15日,绿地控股的股价在盘中震荡,最高触及2.4元,而最低则下探至2.06元,最终收盘于2.28元,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了0.44%。此前,绿地控股的股价已连续六个交易日上涨,并出现了三次涨停。
港股平台绿地香港的股价走势与绿地控股保持一致,从7月7日起连续上涨六个交易日,但同样在7月15日出现了大幅回调,次日股价再跌17.65%。针对股价的异常波动,绿地控股发布了交易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的交易风险,并呼吁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尽管绿地控股近期股价波动较大,但公司方面表示,旗下香港子公司涉及的虚拟资产相关事项对公司整体生产经营不产生重大影响,因为该子公司在2024年的营业收入仅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1%以下。有知情人士指出,近期绿地香港的股价上涨可能与板块轮动有关,同时也受到绿地集团近期稳定币相关话题和概念的带动。
值得注意的是,绿地集团近期在转型人工智能领域方面动作频频。公司与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深兰科技合作,共同组建了“绿地深兰AI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旨在推动AI医诊大模型系统的快速落地应用。绿地集团还与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房地产-人工智能产业转型框架合作计划”,实现AI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落地。
然而,绿地集团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绿地集团转型人工智能领域有些“务虚”,对于当前的房地产企业而言,更需要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消化不利因素,才能在未来获得发展机会。与绿地集团高调的转型计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严峻的经营基本面。
7月15日,绿地控股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半年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仍将亏损,亏损额在30亿元至35亿元之间。公司方面解释称,上半年预亏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下行导致的房地产业务结转规模和基建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大幅下降,以及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率的同比下降。资产价格下行和房地产项目利息资本化减少也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因素。
为了扭转经营亏损的局面,绿地控股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半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下半年将奋力达成“四大目标”,包括基本面稳中加固、老赛道稳步改善、新赛道加快突破以及风险点平稳可控。在房地产业务方面,公司将狠抓盘活去化、资产运营、复工交付和产品提升等重点工作;而在基建产业方面,则将把抓回款、促盘活放在优先位置。同时,绿地控股还表示将在转型新赛道方面加快取得突破进展,并狠抓核心团队的重塑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