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A股市场呈现出分化震荡的格局,上证指数再创年内收盘新高,而创业板指则在触及年内高点后出现回落。至收盘时,沪指上涨0.5%,深成指上涨0.37%,创业板指微涨0.34%。
板块表现方面,稀土永磁、锂矿、有色金属及煤炭等板块表现抢眼,位居涨幅前列。相比之下,游戏、光伏、CPO及消费电子等板块则表现不佳,跌幅居前。个股方面,上涨与下跌的家数大致相当,市场多空力量相对均衡。
全天沪深两市的成交额达到1.57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了317亿元,显示出市场交投依然活跃。尽管三大指数全线收涨,但个股的涨跌情况却较为均衡,盘中多数时间下跌个股数量多于上涨个股。
据Wind数据显示,全A平均股价在昨日大涨1%后,今日盘中多次翻绿,直至尾盘才勉强转涨。这意味着,相较于昨日,今日能够轻松获利的投资者数量有所减少。
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此前连续下跌三天的银行板块今日企稳回升,对市场情绪产生了一定的提振作用。另一方面,昨日领涨的板块以及一些处于高位的趋势股今日出现分化回调,对市场表现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这两个现象虽然难以明确界定因果关系,但可以理解为“慢牛”行情中的风格轮动。只要板块之间能够交替上涨,就无需过于担心市场的整体表现。
银行股的走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此前出逃板块的资金。从资金流向来看,今日机构资金持续大笔买入,而主力、大户及散户等资金则呈现明显流出态势,尾盘时略有回流。
在宽基指数方面,上证50、沪深300等“核心资产”全天走势强劲。这一现象或许预示着市场资金正在向这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板块集中。
近期,知名游资“流沙河”发表的一篇模仿机构口吻的“敦促超短选手投降书”引发了投资圈的广泛关注。结合此前“我们斗不过工商银行”的调侃以及近期连板股赚钱效应总体弱于趋势股的情况,不难发现,短线市场的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中,机构资金的动向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这里的机构资金主要指“长钱”。近期的券商研报也对这部分资金给予了高度重视。湘财证券研报认为,2025年的行情将以慢牛方式运行,时间跨度可能超过2014年至2015年的行情。在行业轮动方面,受长期资金入市的影响,银行、保险等红利相关领域将成为主要支撑,这一逻辑有望贯穿整轮“慢牛”行情。
太平洋证券研报则指出,当前市场主线有三:一是政策上反内卷逐步落实,相关板块如光伏、生猪、玻璃等已走出底部迹象;二是产业方面有重大转折的板块,如固态电池、创新药等;三是高股息板块,如煤炭、银行保险等。
最后今日稀土永磁板块表现尤为突出。分析认为,这主要受益于三大利好消息的推动:一是国家安全部官微发声截断稀土相关物项非法出境渠道;二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内蒙古发现新稀土矿物“钕黄河矿”;三是人形机器人迎来大爆发,稀土成为其重要应用场景增量。多家稀土永磁上市公司公告中报业绩大幅预增,进一步提振了市场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