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在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中,揭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亏损局面,净亏损达到2.4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惊人地下滑至8.3亿元的亏损。这一数字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微利表现,明显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标志着永辉超市正步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期。
亏损的背后,是永辉超市正大刀阔斧地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门店的关闭与调整、供应链的全面重构,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不确定性。永辉超市在改革之路上,表现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
从数据上看,永辉超市在2024年已经关闭了232家门店,占总数的23%,而在2025年上半年,又有227家门店被关闭,这些门店大多因为长期亏损或不符合新的市场定位。永辉超市计划在未来将门店总数缩减至450家以内,以优化经营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永辉超市的改革不仅限于门店的调整,更深入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公司正在推行一场供应链革命,以“去中间化”为核心,要求品牌方以无后台费用的裸价供货,采购价直接对标经销商底价,以此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这一改革举措虽然理论上能够大幅降低采购成本,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商品结构上,永辉超市也在积极向胖东来模式学习,调整商品结构,提升商品品质。经过调改的门店,商品结构已经达到了胖东来商品结构的80%。永辉超市计划在第三季度平均每天开设一家调改门店,预计到9月底,调改门店数量将突破208家。
然而,这场激进的改革并非没有代价。永辉超市在报告期内因关闭门店而产生了大量的租赁赔偿、人员赔偿、商品出清和资产报废等成本费用。同时,供应链的改革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短期内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永辉超市在改革中还面临着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硬折扣超市的崛起、互联网企业的入局以及新兴超市品牌的涌现,都在不断挤压永辉超市的市场份额。永辉超市曾被誉为“中国的沃尔玛”,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生鲜供应链,但这一优势正在被竞争对手逐渐蚕食。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永辉超市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然而,改革的道路并不平坦,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永辉超市能否在这场转型中成功突围,实现由重转轻、由量转质的转变,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永辉超市在改革过程中还暴露出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公司近期发布了《致供应商伙伴的一封公开信》,向腐败和潜规则宣战,禁止任何员工私自推荐供应商。这一举措表明,永辉超市正在加强内部管理,为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永辉超市仍然坚持走在改革的道路上。这场转型对于永辉超市来说,既是一次重生的机会,也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考验。永辉超市能否在这场转型中取得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