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央视网的报道中,消费市场的活力成为年中经济观察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达到了52%。在这其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增长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份的县域市场。
在贵州省遵义市龙坑镇的黔北国际汽车城,清晨的一碗牛肉粉开启了新的一天。尽管汽车4S店尚未开门,但前来看车的消费者已络绎不绝。汽车城负责人透露,上半年有五个新的汽车品牌入驻,客流量因此增长了20%,销售额接近15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高达45%。
走进汽车城,至少100多款新能源汽车参与了今年的汽车下乡活动,越野车、家用厢式货车等车型深受乡镇市场欢迎。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的同时,充电桩的安装服务也供不应求。当地供电局在汽车城内设立了服务点,为消费者办理电表安装手续,充电桩销售门店的工作人员也大多在现场忙碌。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充电网络的完善,还催生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在遵义周边的桂花山、新舟、鸭溪等乡镇,新能源车主们聚集在露营营地,享受夏日里的“纯电露营”。便携式茶饮、风扇等户外装备在新能源车的电力支持下,成为了露营的新潮流。
县域的户外装备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露营店内,从便携炉具到大型帐篷,各类户外用品一应俱全,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今年1至5月,县域公共充电桩增量达到11.9万台,同比增长96.7%。充电桩设施的完善不仅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也激活了汽车消费潜力,推动了消费与产业的良性循环。
除了乡村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城市消费市场同样表现出色。上半年,首发经济势头强劲,特别是上海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消费重镇,上半年首店落户数量达到395家,累计落户总数突破4000家。在春熙路商圈,几乎每天都有新的首发活动推出。
在成都,不仅有国际连锁品牌的首发活动,本土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一家本土企业在成都成立创新中心,并推出全国首个鸿蒙技术服务平台,已联合多家企业推出十余款新品。为了支持首发经济的发展,成都市整合多方资源,从研发创新到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开通首发经济服务的绿色通道。
丰富的首发活动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也为传统商圈注入了新活力。据测算,上半年首发经济带动锦江区消费同比增长6.8%,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上半年新开品质首店数量达到2664个,同比增长21%,其中上海、成都等城市增加数量靠前。
服务消费在上半年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假日消费的拉动作用增强,文体休闲、交通出行等服务消费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水上旅游线和银发旅游列车的开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出行选择。在“五一”期间,60岁以上年龄段旅客的酒店预订增幅达到37%,显示出银发旅游的强劲潜力。
总的来说,今年上半年消费市场表现出色,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展现出了强劲的消费活力和增长潜力。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