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知名充电宝品牌罗马仕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故,引起了广泛关注。从6月14日其3C认证被暂停,丧失销售资格,到7月初公司官方出面澄清倒闭谣言,这短短的时间内,罗马仕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媒体报道,罗马仕辟谣后的次日,公司竟在凌晨3点收走了员工的电脑和办公用品,并切断了大部分员工的工作权限。这一举动令人震惊,而更戏剧性的是,7月6日,罗马仕正式宣布停工,原本拥有500多名员工的公司,仅剩下20余人留守。
回顾罗马仕的危机,许多人可能认为是从6月份北京高校禁止罗马仕充电宝入校开始的。然而,事实上,早在3月份,罗马仕的内部问题已经初露端倪。当时,一架从杭州飞往香港的航班上,罗马仕充电宝发生了自燃事件。尽管公司内部认为赔偿后问题即可解决,甚至考虑更换品牌名继续运营,但事态的发展却远非如此。
据报道,自燃事件后,罗马仕的管理层似乎开始准备撤退。原本对公司事务事无巨细的主管突然变得不闻不问,清明节后,管理层更是退出了公司钉钉群的组织架构。这一系列举动无疑加剧了公司的动荡。
到了6月份,罗马仕充电宝的问题彻底爆发。在此期间,公司管理层并未采取任何有效的补救措施。如今,罗马仕的仓库里堆积着成本价值高达5000万元的充电宝,由于已经印上了罗马仕的LOGO,这些充电宝的处理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充电宝的召回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有外包团队负责售后沟通,但官方仅计划召回49万台充电宝,而实际上希望召回充电宝的消费者数量远不止这个数。毕竟,罗马仕一年的销售量高达数千万台,希望被召回的消费者数量应该不下百万。
罗马仕的这一系列事件无疑给整个充电宝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企业在追求市场份额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