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时光过半,我国信息通信业展现出了稳健的发展态势。据最新数据显示,电信业务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3%,总收入累计攀升至9055亿元的新高度。这一成绩的背后,是网络支撑能力的显著提升,特别是5G领域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5G基站总数已达到455万个,标志着5G网络覆盖的广泛性和深度均有了质的飞跃。5G用户普及率也随之攀升至79%以上,千兆宽带用户数量更是突破了2.26亿户大关。智能算力规模也达到了惊人的748 EFLOPS,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行业融合应用方面,5G技术的潜力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新兴业务如5G新通话、云游戏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5G融合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86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特别是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已建成超过1.85万个项目,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普惠服务层面,5G技术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行政村通5G的比例已超过90%,极大地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针对老年群体,一系列适老化改造和银龄数字课堂等暖心举措相继推出,线上服务占比超过91%,极大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便捷性。
从企业层面来看,5G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的5G相关企业已超过73.2万家,其中2025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就达到了约12万余家。从近五年的趋势来看,5G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持续增长,并在2024年达到了历史高峰。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和北京市在5G相关企业数量上位居前列。其中,广东省的5G相关企业数量超过9.1万余家,江苏省和北京市则分别拥有4.6万余家和4.5万余家相关企业。这些地区不仅在经济实力上占据优势,更在5G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5G相关企业数量众多,但其中涉及司法案件的企业仍占一定比例。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涉及司法案件的5G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1.56%。这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企业合规管理和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