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近年来持续深化改革,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类型的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作为北交所的核心指数,自推出近三年来,“北证50指数”在今年上半年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证50指数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尤其在5月21日成功突破了1500点大关,最高涨幅接近45%。截至6月30日,该指数年内累计涨幅接近40%,在A股市场主要指数中遥遥领先,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自2021年成立以来,北交所致力于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平台。北证50指数由北交所中最具代表性的50家上市公司组成,这些企业的行业属性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方向高度一致。自2023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要平台,北交所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例如,监管部门积极鼓励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投资北交所标的。这些政策红利为北证50指数所代表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期间,政策的倾斜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入场,使其成为活跃资金寻求高弹性的重要市场。
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聚集地,已经涌现出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高稀缺性和技术壁垒的行业龙头及“小巨人”企业。北证50指数中,“小巨人”企业的占比超过五成,成分股涵盖了高端制造、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这些企业普遍具有“高成长、高研发、高毛利率”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北证50指数的成分股大多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其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成长动力强劲。
截至2025年7月21日,北证50指数的市盈率(TTM)约为67倍,远低于科创50指数的140倍,显示出其更大的成长空间。综合来看,北交所的定位与“普惠金融”和“新质生产力”战略相契合,其投资逻辑在于“政策驱动+成长溢价”。通过北证50指数,投资者可以一键配置北交所的50家优质中小企业,有望分享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成果,以及经济转型带来的红利。北证50指数与沪深主板指数的相关性较低,可以作为传统资产的补充,搭配价值蓝筹或债券类资产进行平衡,从而提升资产组合的多样性。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北交所投资具有较高的门槛(50万元)。然而,通过指数化投资,这一痛点得到了解决,成为普通投资者参与北交所市场的重要方式。国泰北证50指数基金(A类:021101/C类:021102)不仅让普通投资者能够一键布局北交所的“专精特新”龙头企业,更是挖掘“小巨人”企业的便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