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险资密集增持银行股,银保合作成险企新战略支点?

时间:2025-07-24 21:13:54来源:财联社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保险资金对银行股的追捧再度升级,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港交所最新披露的权益资料,弘康人寿连续三次增持郑州银行H股,显示其对区域性城商行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平安资产与中国平安则选择增持国有大行邮储银行的H股,持股比例均已超过14%,彰显出险资对国有大行的高度认可。

据统计,自年初以来,截至7月22日,包括平安人寿、新华保险、瑞众人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在A+H股市场频繁增持银行股,加仓次数超过百次,其中十次触发举牌线。一季度保险投资余额显示,保险公司股票持仓市值约2.8万亿元,而恒生金融指数权重靠前的七只港股银行股,占据了保险股票存量权重的20%以上。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险资频繁增持银行股的背后,除了银行高股息率的吸引力外,更折射出保险公司加码银保渠道的战略布局。近年来,银保期交保费已逐步接近个险渠道,一些头部保险公司更是将战略重心转向银保,试图通过重仓银行股,借助资本纽带抢占银保市场。

行业交流数据预测,未来10至15年内,银行渠道的新业务价值将是个险渠道的两至三倍。即便是目前仍以个险为主的老七家保险公司,其银保新业务价值也将超越个险。老七家在银保期交市场的份额预计将从2024年的26%上升至40%左右。

一位头部寿险公司高管表示,随着低利率时代的到来,利差收窄对银行和保险都是一大考验。未来,双方走向战略联盟、通过资本纽带绑定长期利益将成为趋势。险资对银行股的“痴迷”,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

自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潮再起,银行股在其持仓中占据主导地位。截至7月22日,共有11家险企对17家上市公司进行举牌,次数达21次,超过2024年全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21次举牌中,有10次涉及银行股,且中资银行H股占比高达九成。

从行动轨迹来看,举牌只是险资增持的起点,后续高频增持为港股注入了强劲的资金流。年内,险资上百次出手增持银行股,其中港股94次、A股不少于6次。以“平安系”为代表的险资,合计出手90次,增持对象包括港股建行、农行、工行、邮储和招行,其中工行H股持股比例高达54.21%。

除了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行,区域性城商行同样受到险资青睐。弘康人寿在6月27日至7月16日期间,三次累计增持郑州银行H股6370.1万股,持股比例升至8.04%。同时,险资也在A股市场扫货银行股。据2025年一季报显示,保险机构在A股银行的持有市值达2657.8亿元。

险资频繁加仓银行股的背后,除了银行高股息率的吸引外,还蕴含着险企加码银保渠道的战略考量。一方面,保费增长、平滑利润波动以及资产荒推动险资加快入市步伐,而银行板块的高股息、稳健分红特点契合险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当前行业个险人力持续下滑、业务下降,银保正成为部分险企保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报行合一”政策的实施,改变了银保渠道无序的佣金竞争,使银保从单纯的保费规模通道转变为险企的高价值增长渠道。数据显示,2024年上市险企银保渠道的新业务价值增长显著,中国平安同比增长62.7%,新华保险更是高达516%。银保渠道业务价值的提升,让保险公司能够在健康、养老、子女教育等场景化服务上进行更多投入。

对于中小险企而言,银保也是一条“轻装上阵”的现实出路。随着政策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限制,中小险企面临着渠道转型的压力。银保渠道提供了效率更高的机制,只需与银行达成合作,就能快速实现客户触达与业务落地。在当前资产荒背景下,通过股权纽带加码区域性银行,成为中小险企与头部公司差异化竞逐银保的方式之一。

尽管频繁加仓,险资目前在国有大行董事会席位上仍鲜有身影,仅在少数股份行及城商行、农商行中拥有零星席位。不过,随着险资对银行股的持续增持,以及银保渠道的战略布局深化,未来双方通过资本纽带锁定长期利益的趋势将愈发明显。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