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植物医生冲刺IPO:线下困局能否借线上转型破冰?

时间:2025-07-25 17:21:42来源:锦缎研究院编辑:快讯团队

在美妆行业风起云涌的变革中,植物医生,这一主打高山植物护肤的国货品牌,正式踏上了A股市场的征途。近日,该品牌披露了招股书,意图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其2024年的营收达到了21.55亿元,净利润为2.42亿元。

深入研读招股书,不难发现植物医生面临的挑战:作为一家高度依赖线下门店和单品牌策略的企业,在电商浪潮席卷之下,其营收已连续三年徘徊在21亿左右的水平,与昔日路径相似、如今规模已是其两倍的薇诺娜形成了鲜明对比。

植物医生,如其名所示,专注于高山植物护肤领域,与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的石斛兰成分是其明星产品——石斛兰抗皱紧致护肤套装的亮点所在,定价为699元/5件,而其他护肤套装则位于200-300元的价格区间。在生产方面,植物医生以自主生产为主,辅以委托生产,拥有佛山两个车间,总面积达3.3万平米,年产能包括2338吨水乳膏霜、155吨精华及精华油以及1077吨面膜。运营上,植物医生主要通过线下经销模式创收,2024年底拥有3830家授权专卖店。

在国货美妆领域,植物医生与贝泰妮旗下的薇诺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两者均以植物成分为特色,历史背景也相当。然而,在发展战略上,两者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径:贝泰妮积极拥抱线上,而植物医生则坚守线下。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植物医生的营收分别为21.16亿元、21.5亿元和21.55亿元,几乎停滞不前,年复合增速远低于1%。相比之下,薇诺娜同期的收入分别为48.85亿元、51.92亿元和49.09亿元,体量几乎是植物医生的两倍。显然,线下为主的模式限制了植物医生的发展。

植物医生与薇诺娜之间的差距,核心在于渠道选择。贝泰妮抓住了国货美妆线上爆发的机遇,而植物医生则固守线下。过去三年,植物医生线下渠道贡献的营收占比分别为73%、77.4%和76%,而薇诺娜的线下占比仅为约25%。尽管贝泰妮也曾从线下渠道起步,但线上渠道的迅猛增长使其成为品牌收入翻倍的关键。

植物医生的主要战场在线下,到2024年品牌收入规模仍不及四年前的薇诺娜。更为严重的是,线下渠道已成为制约其增长的天花板。尽管植物医生在过去三年迅速扩张门店数量,分别新增740家、843家和508家,但关店数也同样惊人,分别为785家、673家和802家。平均每家门店年收入不到43万元,扣除各项成本后,在一二线城市盈利困难。

植物医生的存货数据也透露出压力。在营收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存货逐渐积压,周转率降低。线下经销模式虽然节省了电商平台流量佣金,使期间费用率(尤其是销售费用率)低于可比公司,但经销模式也让出了近20%的毛利率,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

面对困境,植物医生此次上市计划募资9.98亿元,其中超过一半(5.27亿元)将投入营销渠道及品牌建设项目,意在转型线上。然而,线下渠道已难以吸引经销商加入,转向自营模式也面临挑战。因此,植物医生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要么发展线上渠道,要么加大品牌建设,提高产品价格,争取利润空间。

在植物护肤心智已被薇诺娜占据大半、线上竞争激烈的当下,植物医生能否成功复制薇诺娜的线上崛起路径,实现规模的跨越式增长,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然而,已有的尝试和数据似乎并不乐观。尽管植物医生开始将资源投入线上渠道,但收效甚微,线上收入增长缓慢。为了引流,植物医生上架了大量低价产品,这可能固化其平价品牌形象,对后续品牌建设构成挑战。

作为国货植物护肤的早期参与者,植物医生线下深耕的模式曾带来稳定收益,却错失了美妆线上化的关键转型期。如今,线下根基反而成了转型的包袱。转向线上是其突破增长天花板的必由之路,但这条路荆棘密布。植物医生需要找到线上破局的独特路径,平衡短期流量与长期品牌建设,并有效激活其线下网络的潜在价值,才能追回失去的市场机遇。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