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商巨头京东在国际市场上的动作频频,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据多方消息透露,京东正在积极洽谈收购德国电子产品零售商Ceconomy的事宜。
Ceconomy,作为欧洲电子产品零售领域的佼佼者,以其经营的MediaMarkt、Saturn等品牌超市享誉业界。这些超市主要销售电脑、手机等3C产品,并拥有庞大的门店网络,覆盖德国、法国、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多个国家,总数超过1000家。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品牌影响力,每年能吸引超过22亿次的消费者接触,并拥有超过4300万的忠实客户。
京东对Ceconomy的兴趣浓厚,不仅因为其市场地位,更在于其拥有的产品开发能力和自有品牌,如PEAQ、KOENIC等,这些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商品,并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率。根据Ceconomy的财报显示,其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的半年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利润也显著上升。
然而,收购Ceconomy并非易事。这家公司的股权结构复杂,凯勒哈尔斯家族、弗朗茨·汉尼尔股份以及Meridian Stiftung等大股东拥有相当的话语权。尽管京东开出了每股4.6欧元的高价,较市场价溢价22.7%,但仍需获得这些大股东的点头同意。
与此同时,京东在香港市场的布局也悄然展开。有消息称,京东已与香港佳宝超市达成收购协议,价格高达40亿港元。佳宝超市成立于1991年,在香港拥有90家门店,主要经营急冻家禽肉类、海产以及粮油杂货等商品。虽然佳宝在香港并非主流超市,但京东看中的是其门店资源和相关物业资产。
京东对国际市场的野心不止于此。近年来,京东一直在积极探索国际化业务,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虽然过去的一些项目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但京东并未放弃。此次收购Ceconomy和佳宝超市,正是京东加速出海步伐的重要体现。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对国际化业务寄予厚望。他曾表示,国际化是未来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并规划了一条清晰的出海路线。刘强东认为,京东的商业模式虽然慢、苦、累,但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他计划将1000个中国品牌带到国际市场,利用京东的采购和物流配送优势,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求。
截至目前,京东在欧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见成效,预计到2025年底或明年将正式营业。同时,京东在海外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形成了本地化团队。如果此次收购能够顺利完成,京东将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多的根据地,为其全球化战略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