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生猪产能调控持续,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去化之路仍漫长

时间:2025-07-26 03:42:27来源:时代周报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我国生猪产业面临多重挑战,产能阶段性偏高及价格波动成为行业焦点。为应对这一局势,相关部门频繁出手,采取多项措施调控母猪产能与二次育肥现象。

7月23日,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针对当前生猪产业存在的产能偏高及价格波动风险,提出了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具体措施包括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存栏量、减少二次育肥行为,并严控新增产能,以稳定市场供应并预防猪价剧烈波动。

此次座谈会汇聚了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双汇发展、大北农、德康农牧、双胞胎集团及金锣等众多养殖与屠宰行业的领军企业。会议强调了从生产源头进行调控的重要性,通过控制能繁母猪数量来遏制产能过度扩张,同时减少二次育肥和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以实现市场供需平衡。

实际上,自今年5月起,政策调控便密集出台。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面对猪价下行压力,相关部门已提前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并指导企业合理调减产能,控制出栏节奏。5月底,市场传出消息,相关部门正引导行业调整,包括暂停能繁母猪扩产、控制出栏体重等措施。

温氏股份与新希望等企业对调控政策积极响应。温氏股份表示,将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生猪,并下调出栏均重,严格控制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新希望则强调,公司严控销售流程,不对二次育肥客户渠道销售商品猪。这些措施的实施,已初显成效。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中大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8%,预示着7、8月份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有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卓创资讯的数据也显示,样本企业二次育肥量大幅下滑,处于年内偏低水平。同时,生猪出栏体重亦有所下降,温氏股份的肉猪均重已从5月份的248斤降至6月份的246斤。

调控政策的背后,是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且生猪行业经历数月阶段性调整。尽管去年以来,生猪产能已从高位回调,但今年养殖端盈利状态良好,导致主动去产能意愿不高。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5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1.2%,接近产能调控绿色区域上限。

产能持续高位导致出栏量增长,叠加今年3-4月的二次育肥热潮,市场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大。多数猪企上半年出栏量实现同比增长,市场供应压力加剧。东莞证券研报指出,预计第三季度生猪出栏持续回升,第四季度有所回落,全年生猪整体出栏量同比有所回升,价格承压较大。

业内人士指出,若明年生猪供应持续增加,将导致生猪价格下跌,行业可能出现亏损。因此,当前控产能措施旨在防止盈利周期过长,从而避免亏损周期延长。

面对挑战,生猪产业正积极寻求高质量发展路径。头部企业不再盲目扩张,转而聚焦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质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