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OATLY中国之路遇阻,剥离市场背后是何考量?

时间:2025-07-27 09:03:13来源:观察者网编辑:快讯团队

燕麦奶品牌OATLY近日宣布,正对大中华区业务进行战略审查,考虑包括独立运营在内的多种可能性,旨在加速该区域的业务增长。这一消息引发了外界对于OATLY未来在中国市场走向的广泛猜测。

OATLY的首席执行官Jean-Christophe Flatin指出,过去几年间,大中华区业务取得了显著进步,实力不断增强。因此,公司认为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并评估如何进一步加速该地区的发展,最大化其价值。

尽管官方声明强调此举是出于战略考虑,但有关OATLY可能剥离大中华区业务的消息在公布前一周就已在小范围内流传。外媒报道称,这一决定背后可能源于对中国消费市场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关税战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OATLY并非唯一考虑调整中国业务的外资消费品公司。此前,星巴克出售了中国业务的部分股权,通用磨坊也考虑出售哈根达斯的中国业务,而北欧珠宝品牌Pandora同样表示正在考虑中国业务的重组。这些动态似乎表明,外资品牌在面对中国市场变化时正在寻求新的战略方向。

OATLY自1994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燕麦奶的生产与创新。起初,它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利用瑞典隆德大学教授的酶解技术,将燕麦转化为液态饮品,以解决乳糖不耐受问题。然而,直到2012年品牌定位转变为“环保生活方式符号”,并切入“植物基”潮流后,OATLY才开始大火。

2016年,OATLY获得了华润集团与百威英博旗下投资公司Verlinvest的支持,为其全球扩张提供了关键资金。随后,OATLY迅速进入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市场,并通过咖啡馆包围零售的策略,成功带动了燕麦奶的热潮。2018年,OATLY挺进中国市场,借助股东华润的多方面支持,迅速在B端和C端市场开花结果。

在中国市场,OATLY通过线上平台和与星巴克等合作伙伴的合作,迅速提升了知名度和业绩表现。2021年第一季度,OATLY在亚洲的增速高达424.6%,其中中国市场是推动这一增长的重要力量。OATLY还在安徽马鞍山建立了首座工厂,解决了依赖进口的瓶颈问题。

然而,尽管OATLY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盈利能力却相对有限。乳品独立分析师指出,OATLY在欧美市场的毛利率远高于中国市场,而大中华区市场的体量目前仍只有1亿美元左右。随着国内本土品牌的崛起,OATLY在餐饮渠道和C端市场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为了应对竞争压力,OATLY不得不降价并提升本地化采购比例。尽管这一策略在短期内带来了利好,但长期来看却可能稀释其高端定位,削弱其“环保”、“高端生活方式”的标签。同时,OATLY在过去两年裁减了500名员工,这也引发了外界对其业绩稳定性的担忧。

有业内人士认为,OATLY试图剥离大中华市场的核心原因可能是对中国市场增长前景的保留态度。尽管OATLY一直强调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但其停止建设第二家中国工厂的决定以及市销率较低的大中华区业务估值都表明了这一点。外资植物蛋白饮料在中国市场的普遍表现欠佳也进一步加剧了OATLY的困境。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