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量化私募基金领域迎来了一股新的国际关注潮。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家国内知名的量化策略私募基金即将完成与一家金砖国家大型资管机构及两家欧美FOF(基金中的基金)机构的投前尽职调查。若合作顺利,该私募基金的海外资产管理规模有望实现翻番。
这一动态背后,是海外资本对中国经济与A股市场投资观点的显著改善。华尔街资管机构锐联财智的创始人许仲翔指出,自去年一系列提振经济与股市的政策出台后,A股市场的快速上涨让许多海外资金错失良机。但今年二季度以来,A股指数的稳健上行,与海外资管机构的投资偏好高度契合。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与基金达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的趋势。特别是在5月至6月期间,外资净增持规模激增至188亿美元,显示出全球资本对中国股市配置的强烈意愿。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至4%,预计未来这一比例将持续上升。
然而,要吸引海外资管机构的资金,境内量化私募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尽管海外资管机构对A股的配置兴趣持续升温,但他们可选择的合作机构数量相对有限。由于多数海外券商对境内量化私募机构的了解不足,因此很少将其纳入代销渠道。
投前尽职调查也是一大难关。海外资管机构的投前尽调工作通常非常细致,不仅关注量化投资策略、整体收益、产品净值波动等指标,还对风控机制、IT系统灾备状况、交易与风控之间的防火墙等方面有严格要求。这意味着境内量化私募机构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以赢得海外资管机构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即将完成投前尽调的几家海外资管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配置MSCI新兴市场指数,对A股存在刚性配置需求。他们之所以选择投资量化策略私募产品,是因为此前投资的主观策略私募产品业绩表现不佳,包括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产品净值波动偏高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境内量化私募机构正通过优化投资策略、扩大资金容量等方式,积极应对海外资管机构的投资需求。例如,一些机构正在研发港股量化红利策略,以扩大中国股票量化红利策略的资金容量。同时,他们也在优化与海外资管机构的沟通流程,以尽快建立更强的信任感。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海外资管机构的A股投资决策相对审慎,但若A股市场能保持韧性上行的节奏,海外长期资金大规模回流A股将指日可待。这不仅有助于提升A股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也将为境内量化私募基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