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在今年上半年展现了强劲的进出口表现。据深圳海关最新统计数据,该片区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613.7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5%。这一成绩不仅位居粤港澳大湾区内自贸片区之首,还占据了整个大湾区自贸片区进出口总额的六成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制度创新指数榜单显示,该片区已经连续四年获得全国自贸片区贸易便利化指数第一名的佳绩。这一荣誉的背后,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持续推动智慧化改革,不断提升通关效率的努力。
为了深入实施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首创性、集成式的探索。例如,全国率先试行的“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制度,以及支持企业依托前海综保区设立的“全球中心仓”,都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便利化。“MCC前海”物流新模式的推出,更是实现了全球集拼分拨,进一步提升了片区的国际航运贸易枢纽地位。
智慧化改革不仅提升了通关效率,还带动了业务量的快速增长。据统计,自设立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海关备案企业数量已经突破1.2万家,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15年的712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367亿元,规模扩大了6.5倍。今年上半年,深圳蛇口港区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更是突破了819万标箱,同比增长10.7%。
在智慧化改革的推动下,深圳海关联合前海管理局和招商局港口华南营运中心,共同推动了港口的智能化升级。通过实施监管智慧化改革,探索AI+智能监管试点,成功打造了“妈湾智慧港”。在“机器+人”的协同监管模式下,人工干预环节大幅减少,进口水果和进口危化品的查验时间分别缩短了30%和50%,通关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除了智慧化改革外,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还积极推动“保税+”等外贸新业态的发展。今年6至7月,前海综保区密集落地了多项航空器保税融资租赁业务,涵盖了直升机、空客A320客机及飞机发动机等,总价值约5.5亿元。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成为了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还依托毗邻香港的优势,与香港供应链产业形成了高度互动。通过打造具有深港产业特色的“前店后仓”模式,带动了双向进出口的大幅增长。据统计,香港已成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该片区对香港的进出口值达到了59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90.2%,占片区进出口总值的22.7%,占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