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行界资深人士投行大师姐的观察下,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逐渐浮现:众多高颜值的女性专业人士纷纷离开投行,转而投身香港保险业或成为上市公司的董秘及投融资领域的佼佼者。这一转变背后,透露出投行行业的薪酬水平不再如往昔那般诱人。
大师姐指出,当收入难以达到预期时,即便是外貌出众的专业人才,也会选择更加有利可图的职业道路。这一现实法则,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似乎无处不在。
为了进一步揭示当前投行薪酬的真实面貌,大师姐分享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合肥、福州、沈阳等多个城市的薪资数据,覆盖了三中一华、顶级券商、外资机构、中型券商及小型券商等多个层次。数据显示,不同职级与岗位间的薪资差异显著。
在顶级券商中,曾经的光环似乎正在褪色。例如,北京某知名投行的VP月薪3.6万元,年终奖仅几万元,全年总收入约为50万元。而在另一家顶级券商,工作3年的VP月薪曾高达7万元以上,但7年后却降至3万元左右,显示出收入增长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势。上海某券商的VP降薪后,总收入也仅为40万元,远低于以往水平。即便是业绩下滑的三中一华承揽岗,降薪后仍能拿到60万元,但这也远低于其巅峰时期的收入。
中小券商的薪资状况更为严峻。在江苏某腰部券商,拥有5年经验的员工全年总收入仅为30万元。安徽合肥的一家小券商中,4年经验的员工年薪不足25万元。福建某券商的12年老员工,全年总收入也不过35万元,表达了深深的无奈。
投行承做、发债、风控等岗位成为降薪的重灾区。深圳一位拥有5年经验的保代加律师双证人士,在996的工作强度下,年薪仅为25万元。而在深圳某小型券商,拥有10年经验的员工全年总收入也仅略高于30万元,涨幅缓慢。上海的风控岗位同样不容乐观,8年经验的员工全年总收入仅为15万元,性价比极低。在广州,投行新人的月薪仅为9000元,远低于他们的预期。
一些极端案例更是凸显了投行“民工化”的趋势。武汉某券商降薪后,VP月薪仅为1万多元,且没有年终奖。深圳发债岗位的一位12年经验员工,全年总收入仅为20万元,月均收入不足1.7万元。
然而,并非所有投行都在降薪。外资投行的待遇优势逐渐显现。在北京某外资投行承销岗位,近两年并未降薪,但人员流动有所增加,月薪在3万元以上。上海某外资基金在裁员后,目前员工的月薪超过4万元,但考核压力巨大。
大师姐还提到,近期投行圈内八卦与争议频发,后台收到了大量爆料材料。但她强调,这个平台是投行人的交流平台,而非曝光平台。对于涉及个人隐私与职业道德的敏感信息,将严格保密,不会外传。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谋生不易。大师姐呼吁大家珍惜眼前,与同行共勉。
对于这一系列变化,投行界内外人士各有看法。有人担忧行业前景,有人则视之为转型的契机。无论如何,投行界的每一次波动,都映射出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
面对未来,投行人士或许需要更加灵活应变,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投行人的每一步都需谨慎考虑,以稳健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