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银行股迎来了外资巨头的积极唱多声音。摩根大通在其最新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银行股有望进一步上涨,主要受益于净息差企稳以及手续费收入的持续增长。该行预计,A股银行板块有望迎来15%的潜在涨幅,而港股银行板块也有望实现8%的增长。
摩根大通分析师Katherine Lei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她指出,净息差的稳定、手续费收入的上升以及高股息回报是驱动中国银行股上涨的主要因素。她还预计,今年内地银行股的平均股息收益率将达到约4.3%,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吸引人。
与此同时,外资对中国股市的整体前景也表现出了愈发乐观的态度。瑞银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流动性驱动的中国股市牛市反弹预计将持续至少到9月份。而路博迈基金则认为,中国资产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低配状态,叠加流动性宽松的背景,A股对外资和长期资金的吸引力正在不断上升。
从市场数据来看,今年以来,追踪在香港上市的中资银行的关键指数已经累计飙升约25%。这一涨幅部分归因于债券收益率的下降,使得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积极寻求更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股的高股息率和稳定的收益表现成为了市场的亮点。
Katherine Lei进一步表示,随着净息差的改善和手续费收入的温和回升,银行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将在下半年得到显著改善。她预计,降息周期即将结束,今年下半年或2026年可能还会再降息1-2次,这将为银行股的进一步上涨提供支撑。
在具体个股方面,Katherine Lei将交通银行的A股和H股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超配”,同时将平安银行的评级从“低配”上调至“中性”。她还特别推荐了招商银行的A股,理由是其可观的股息收益率和对资本市场更高的盈利敏感性。
外资对中国股市的乐观情绪也在全球对冲基金的行动上得到了体现。高盛集团Prime Brokerage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正以6月底以来的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这一趋势反映出外资对中国股市的信心正在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尽管近期部分银行股股价出现了回调,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受前期涨势较强后的阶段性调整、套利资金“分红即走”策略以及部分银行股东高位减持等因素影响。长期来看,银行股估值的修复趋势依然向好,主要得益于业绩的持续改善和资金面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