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宏科技宣布进军港股市场,这一举动引发了广大散户的密切关注。在A股市场表现稳健之际,胜宏科技为何选择转战港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布局与资本考量?
胜宏科技此番赴港上市,保荐团队星光熠熠,摩根大通、中信建投等业界巨头赫然在列。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不少散户心中充满疑惑:公司是否真的资金链吃紧?股价会否因此承压?
深入分析胜宏科技的财务状况,我们发现其账面现金从21亿锐减至13亿,而流动负债却高达77亿。与此同时,公司计划在海外(如越南、泰国)扩产,预计投资将达到30亿。在此背景下,胜宏科技选择赴港上市,无疑是为了借助国际资本市场,为高端产能尤其是AI服务器PCB项目“输血”。这些硬货的单台成本超过2万,且英伟达订单占比高达七成,市场需求激增迫使公司必须扩大产能。
然而,散户在关注“国际化”战略的同时,更应聚焦于资金的流向。据悉,胜宏科技已通过定增获批19亿资金,并计划在港股市场再融资10亿美元(约合72亿人民币)。若这些资金能够精准投向AI芯片配套PCB和东南亚生产基地,以承接英伟达、特斯拉等巨头的增量订单,那么这笔融资无疑将发挥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胜宏科技在A/H股定价博弈中也面临着挑战。短期内,H股若“折价发行”,可能会对A股情绪造成冲击。以宁德时代为例,其H股定价为A股的92%。若胜宏科技H股折价幅度更大(如80%),则可能引发套利资金抛售A股。但长远来看,若港股能够吸引主权基金、长线外资等优质投资者,反而有望推升公司的估值天花板。毕竟,在全球AI硬件领域,胜宏科技作为稀缺标的,在港股市场有望获得更高的溢价。
对于散户而言,在H股定价显著低于A股的情况下,短期波动在所难免。但若胜宏科技能够成功利用融资加速泰国工厂的量产进程,并保持2025年净利预增360%的强劲增长逻辑,那么回调或许正是买入的良机。
散户还需警惕胜宏科技的订单成色问题。尽管公司一季度净利暴增339%,但背后的隐患不容忽视。一方面,客户集中度过高,七成收入依赖于英伟达,一旦后者削减订单或转移供应链,公司业绩将受到巨大冲击。另一方面,研发投入不足,仅占营收的4.2%,远低于行业平均的8%-10%,导致高端人才储备落后于竞争对手。再者,海外并购也埋下了地雷,泰国子公司APCB在收购时已资不抵债,去年再亏1256万,严重拖累公司整体盈利。
因此,散户应密切关注英伟达未来的芯片路线图以及东南亚工厂的良率情况。只有确保英伟达持续升级PCB技术,并保持高良率的生产能力,胜宏科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