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力电池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企业间的业绩分化愈发明显。8月21日晚,亿纬锂能(300014.SZ)与鹏辉能源(300438.SZ)这两家A股市场的动力电池企业,不约而同地发布了上半年财务报告,尽管之前都未提前预告业绩,市场对它们的期待值依然颇高。
然而,即便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也难以摆脱“营收增长利润下滑”的困境。亿纬锂能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1.70亿元,同比增长30.06%,但归母净利润为16.05亿元,同比下降24.9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57亿元,同比下降22.82%。相比之下,鹏辉能源的业绩更为惨淡,营业收入为43.01亿元,同比增长13.99%,但归母净利润亏损0.8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59亿元。
两家企业的主要产品均涵盖消费电池、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业务范畴高度相似,但业绩却大相径庭。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分析指出,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市场正处于激烈的“内卷式”竞争阶段,细分领域的潜力增长赛道更容易实现突破。例如,部分圆柱电池企业已在人形机器人电池领域小规模出货,半固态电池在家庭储能、户外便携储能等应用场景中的安全需求也日益强烈。
亿纬锂能在报告中提到,若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及单项坏账计提的影响,归母净利润为22.18亿元,同比增长3.7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70亿元,同比增长18.06%。报告期内,动力电池出货量为21.48GWh,同比增长58.58%;储能电池出货量为28.71GWh,同比增长37.02%。国金证券的研报预测,亿纬锂能2025年的动储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120GWh至130GWh,其中动力电池50GWh,储能电池70GWh至80GWh。
从细分产品来看,亿纬锂能动力电池业务的毛利率为17.60%,同比增长6.92%,而储能电池业务的毛利率为12.03%,同比下滑2.32%。尽管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大,但毛利率仍存在差异。高盛集团的研报指出,亿纬锂能第二季度的收益因一次性费用未达预期,归母净利润为5.04亿元,远低于高盛预期的11亿元,但营收为154亿元,略高于高盛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亿纬锂能已计划赴港上市,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匈牙利30GWh动力电池工厂及马来西亚38GWh储能电池项目,海外市场或将为企业的业绩带来新的增长点。相比之下,鹏辉能源则处于亏损的边缘,锂离子电池业务的毛利率为10.10%,同比下滑2.22%,产能利用率为88.54%。尽管鹏辉能源同样拥有与亿纬锂能相似的产品线布局,但在财报中并未详细列出细分业务的营收情况。
鹏辉能源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占率远落后于其他厂商,因此选择重点布局储能领域。今年上半年,鹏辉能源开发了600+Ah大电芯,为未来TWh级储能市场做准备,并落地了全国最大规模的用户侧储能项目,同时加速全球化布局。从出货量来看,鹏辉能源的整体出货量有所增长,根据SMM、InfoLink的统计数据,上半年鹏辉能源的储能电芯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九,全球户小储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前三。然而,在鹏辉能源的七家重要子公司中,仅有两家实现盈利,其余均处于亏损状态。
于清教指出,动力电池整体呈现出量升价跌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车企端的降本需求向上传导、原材料价格低位徘徊以及头部企业技术降本效果显著。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的头部地位稳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持续提升,而韩国企业的竞争力则明显下滑。尽管日本企业松下的市场份额在下滑,但其装车量已有回升迹象。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认为,今年上半年电池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技术迭代速度加快。一旦有新的技术出现,能够抓住机遇的企业,其市场份额和销量将会大幅增长。对于亿纬锂能和鹏辉能源这两家尚处于二线梯队的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如何突破当前的竞争格局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查阅两家企业的财报发现,尽管亿纬锂能和鹏辉能源都在消费、动力和储能电池业务上深耕细作,但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布局了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领域。固态电池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能够系统性解决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在安全、能量密度和寿命等方面的核心痛点。亿纬锂能在半年报中表示,已成功开发出Ah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预计2025年投入百MWh的中试线运行,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生产工艺突破,推出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2028年推出1000Wh/L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2.0产品。
鹏辉能源虽未在半年报中明确披露固态电池的时间表,但在资本化研发项目中可以看到,“柔性超薄固态电解质的制备与固态电池技术”的期末余额为548.85万元。此前,鹏辉能源在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持续迭代优化,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由280Wh/kg提升至320Wh/kg,新一代固态电池中固态电解质层能够自动适应活性材料体积的变化,无需加压模组,固态电池性能更稳定,当前正按计划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
然而,固态电池技术仍面临巨大的产业化挑战,成本高昂、生产工艺体系、传导效率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于清教表示,半固态电池已开始量产装车,全固态电池预计将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2030年以后有望实现较大规模的出货。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电池市场上,平衡当下业务与未来技术布局成为每家电池企业的必修课。他认为,企业需要在战略上有清晰的界定和资源分配,超过70%的资源应着眼于当下业务,中期业务约占20%,远期业务约占10%。未来技术布局通常需要成立独立团队,需要容错试错,坚定长期主义。
8月22日,亿纬锂能的股价报收于48.50元/股,上涨0.89%;鹏辉能源的股价报收于27.52元/股,上涨0.99%。